珠江时报:顶尖学者聚南海论道湾区经济

南海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  

2017-11-23 16:51:06

藉新都市建设全面融入大湾区对区域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的南海来说,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机遇,地处广佛超级大都市核心区域,这是区位优势更是区位责任。

今年以来,南海全面启动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建设工作,期望藉新都市的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把南海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资源与珠三角制造业全方位合作的对接站,成为新经济的典范。

“广东各市之间要各自发挥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认为,南海要以差异化战略进入全球竞争。南海地处珠三角核心位置,有着广佛同城的地域优势,以及制造业强区、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可进行错位竞争,打造强优势,弥补短板。

作为华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南海目前有6万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0家,超过1600家外资企业,14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当港、澳、广、深的发展成本逐渐上升,南海或将成为资源外溢、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先选择。

随着轨道交通时代的到来,南海未来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7月19日召开的佛山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提出,南海将以基础设施对接为重点、以项目落实为抓手,加快广佛同城步伐。轨道交通规划上南海未来将有7条线路与广州直连,而滘口-五眼桥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片区、三山-东沙粤港澳高端服务产业合作区等重点片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金融高新区加强与香港对接

地处广佛超级城市核心地带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新兴的城市核心区,共享世界级港口、机场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面向广阔的珠三角市场,在对接国际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自2007年成立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就和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目前,仅友邦保险、汇丰、毕马威这3家企业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从业人员就已近万。2015年,南海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和三山新城“一区双核”打造“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并成为广东省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共引进项目358个,总投资额超671亿元,其中私募创投项目195个,募集资金规模超337亿元,吸引金融白领人才数量达5万人。

另外,广东金融高新区在提倡科技金融创新融合、支持双创扶持方面一直不遗余力。2010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提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战略,2015年底,广东以省市联动的形式在佛山建设“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广东金融高新区正推动三山新城“粤港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致力于为粤港澳优质资源汇聚创造空间,强化粤港澳合作效应。

世界经济新格局下湾区发展要找准定位

现场论道

作为由政府层面提出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已让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各个城市“摩拳擦掌”,各地政府纷纷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路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政府、企业应该充当何种角色?佛山对接湾区的路径如何?昨日论坛上,国内外顶尖专家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

应发挥有为政府角色

陈云贤表示,在讲经济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有效市场,还需要考虑有为政府。对于民生经济部分,政府要保持公平公正,提高基本的托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对于产业经济部分,政府要发挥规划、引领、调节、监管作用;对于城市经济部分,政府既是竞争参与者,又是调配、监督者。他认为,只有有为的政府加有效的市场,我们才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面对新的现象、新的经济,一开始不应该人为设置障碍,应该放手让民间智慧,让每个个体在市场中发挥创造能力。”裴长洪认为,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规范或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都是正常的,此时政府出面干预则尤为必要,这是一个磨合、实践的过程。

    对于监管,Giles·W·Chance将政府比喻为咬着哨子的足球裁判,作为“比赛”,政府要设立规则,如果有人犯规的话,需要吹哨。但政府并不是足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是真正参与市场的团队或者个人。所以说,政府的作用就是定框架、定规则。

湾区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

“与纽约、东京、旧金山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三大两小”的特点,“三大”是指占地面积大,常住人口多,港澳集装箱吞吐量大;“两小”是指第三产业占比小,人均GDP小。”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邹新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把第三产业发展上去,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制造业等主要产业,而这恰恰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持。

谈到具体的金融创新思路,“广东自贸区要跟国际接轨、要和粤港澳城市发展规划对接,要做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服务环境,最终引领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邹新月表示,此前引领经济开放的是贸易,贸易一直带领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下一轮,将会是金融的改革开放带着中国经济发展,这是发展的突破口。粤港澳大湾区可在这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先行先试。

目前粤港澳合作已经逐步深化,从前店后厂,到私募基金、港深通,从产业到金融,粤港澳区域合作不仅涉及土地资源共享,而且还包括产业、金融的互联互通,可以说粤港澳合作逐步进入升级阶段。作为企业家代表的广州基金副总裁刘志军认为,粤港澳三地在金融合作方面,未来还有很多创新的空间,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世界级的湾区必然是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创新高地。

各地应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将粤港澳大湾区放到全球背景下看,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的核心差异是存在着“一国两制、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11个竞争城市”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但要真正深度融合,还需要国家及11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多方面努力。

粤港澳大湾区中,11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核心产业。于海峰认为,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各个城市应主动把自己放在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角度来谋划,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共同在湾区中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以佛山南海为例,选择千灯湖做金融服务区,本身就是错位发展,也是扬长避短的选择。目前来看,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得不错,基础很好,潜力很大。另外,国家应配套相关统筹协调机制,从湾区的角度做“9+2”的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具体要如何进行协调、合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也给出了3个方向:一是地区根据自身的区位及其资源禀赋选择产业特点;二是要建立起共同利益,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就容易取得共识;三是全面推进开放新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湾区制度化的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南海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昨日,“世界湾区,全球对话”2017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广东金融高新区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om-asJ.Sargent、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等一众国内外顶尖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一场高水平的思想碰撞。

今年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已接连举行多场重磅活动。能够吸引如此多“大咖”齐聚,是对广东金融高新区“十年磨一剑”所取得成绩的肯定。10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已吸引中国人行、汇丰、友邦保险、PICC、凯捷、毕马威、甲骨文、德迅等358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区域内总投资额671亿元,吸纳了5万名金融白领人才就业。

顶尖学者论道湾区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呈现不断变革与新调整,以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竞争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发挥着引领创新,集聚财富,核心辐射的巨大作用。为了打造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湾区经济,中国确定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

今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受世界瞩目。

佛山南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区域,地处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世界湾区,全球对话”2017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南海举办,恰逢其时。该论坛由广东财经大学主办,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和广东区域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承办。

论坛迎来多位国际经济学界颇负盛名的学者,如,理性预期理论的代表人物、2011年凭借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上作出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Thom-asJ.Sargent。此外,还有《经济周刊》《金融时报》(中文版)重要撰稿人、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Giles W.Chance;曾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裴长洪等。

“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与广州一起构成广佛经济圈,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组成部分。佛山市将积极把握机遇,深度融入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提升开放引领,创新开放驱动水平。”佛山市市长朱伟说,下一步佛山将着重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着重突出广佛同城优势,打造核心增长极;二是着重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重点推进离岸合作、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项目,通过与香港在资本市场、跨界人民币业务广泛交流,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三是着重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广州、深圳的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对接,规划建设高端创新经济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主动承接广深创新效应。

湾区应率先建成创新型经济

论坛上,不少嘉宾为大湾区经济的发展路径,以及佛山、南海如何融入大湾区经济献言献策。

“广东的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创新是有风险的,企业要保持创新的活力,就需要有资金方面的支持,像在美国,就有一个完善的风投系统,有一个促进创新的生态系统。”ThomasJ.Sargent建议,作为政府来讲,不仅要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还要打造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采取引进风投等举措。

“粤港澳大湾区应率先建成创新型经济。”裴长洪认为,在经济领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让整个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变化。”技术创新引起产业形态的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要抓住互联网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机遇,在临空经济、共享经济、新材料产业等方面进行发力。

“大湾区建设最重要的新引擎是基础设施投资,我们要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第二大动力来自于创新,不仅是实体机构和组织的创新,同时还有理念上的创新。”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陈云贤表示,首先要以广东自贸区为基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大湾区进行规划;其次要在城市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打造都市圈共同体;第三要推进粤港澳三地的互联互通;第四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包括发展贸易+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第五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珠江时报》2017年11月22日报道,链接:http://szb.nanhaitoday.com/zjsb/html/2017-11/22/content_396926.htm?div=-1)

摄影:方智恒
作者/通讯员:李年智 徐以 林琪瑜 陈敏仪 | 来源:珠江时报 | 编辑:温倬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