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广财大第一次党代会专题| 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学子铺就通向成才之路

2017-12-18 14:56:34
教学党代会

《南方杂志》刊载《2016大学生薪酬排行榜》,我校毕业生以平均薪酬8630元跻身全国百强,超越部分985院校。这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肯定。

在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逐年提高的大环境中,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陆续推出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不断探索“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三位一体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取得令人称道的成绩。

走进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细细探究,可以看到学校过去五年多在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实践、完全学分制改革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提升教学质量频出实招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最为核心的两项职能。长期以来,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失衡的天平如何校准,让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如何让教师不再“偏心”科研,吸引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为着力解答这一难题,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频频出招,如推行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学能力挂钩机制、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重奖最佳授课教师等。

推行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学能力挂钩机制,也就是说,所有要评职称的教师都要先参加“评教”,才能进一步申请评职称。副校长杜承铭表示,教师职称评定在与教学能力挂钩之后,教师不仅要有科研成果,更要有教学能力。“科研成果”不再是教师职称评定的唯一指标,同时鼓励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拓展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成功入选“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教学案例入库案例”的公共管理学院杨礼琼老师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她说,自己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以房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编写案例,效果非常好。

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面向一线教学的专职教学人员,学校从2014年起在有副高评审权的学科设置教学型副教授岗位。关于申报评审的条件,教学质量评价年均得分90分以上,满足获校级(含)以上教学名师1次、获校“授课十佳青年教师”称号、获校级教学成果奖(排名第1)等9项条件之一,就是重点考察教学能力、教学成效。2014年,学校设立校长特聘教学型教授。目前,已聘任教学型副教授7名、校长特聘教学型教授1名。两周前,学校印发《广东财经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试行)》,明确将教学系列职称分为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两类。

重奖最佳授课教师是学校激励教师重视教学的又一实招。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行“最佳授课教师”竞赛,由专家和学生共同评分,每次评选不超过5名“最佳授课教师”,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引导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也希望推动学生了解什么才是好课堂,让教师思考怎样才能上好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晓晖是一名“80后”,也是首届“最佳授课教师”获得者。他认为,职称评定与教学能力挂钩对授课老师来说是件好事。“老师本来就应该上好课,现在,教学能力有了评价体系,那老师上课肯定会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表达方法。”

 

实验实践教学持续领先

2015年9月25日下午3时,ERP仿真实习课程史上第一桩诉讼案件——“云鹏西二贸易公司诉陈白蔡银行名誉权纠纷”一案在经管实验楼403开庭。临时组建的法庭之内,许多选修该实习课程的学生早已来到并挤满了403室。这是我校实验实践教学的一个缩影,这种场景在学校并不罕见,类似的教学也延伸到多个学科。

“通过仿真实习,可以体验实际工作流程,是就业前的一次全方位‘自检’”。这是参加仿真实习的同学的共同感受。

调查表明,经历过“实验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在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等方面,与普通课堂的学生明显不同,“好用,上手快,业务能力强。”这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现任职顺德某企业高管的毕业生丁沛如说:“当初在校内进行的企业运作模拟实习,检验了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让我面试更为自信,走上工作岗位后更是如鱼得水。”

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一直领先全国同行,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这一共性问题。2012年底,教育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我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实施的“校内融合、省内共享、国内辐射”“三位一体”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与仿真实习教学平台建设取得突出成效。2014年,我校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再次获评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从2016年开始,学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应修学分提高到占总学分的20%以上,经管中心满足了我校29个经管类专业和14个非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教学改革已从经管类扩展到法学、人文、信息类等学科,涵盖全部学科和专业。

学校以经管类实验教学改革为模版,集中整合法学、文学、工学、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资源,一体化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外,还包括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提升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整体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开上快车道

2012年,我校“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同年,从这里走出的第一批98名毕业生中,55人被知名大型国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录用,3人自主创业,12人成功考取国内外名校硕士研究生……起步时间不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开门红,无疑给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助推剂。

吴志伟是我校2009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2012年与同学陈晓亮、郑琦斌在校内创业园成立“艾晨斯”咖啡厅。经过两年培育孵化,2014年6月,艾晨斯公司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青创板”挂牌上市。2015年5月6日,国务院在清华大学召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座谈会,吴志伟应邀出席,是全场唯一一个广东大学生创业代表。

今年毕业的黄泽彬是我校13级艺术学院展示空间设计专业的一名创客。2016年10月16日,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视频展映暨宣传品颁奖典礼上,他设计的吉祥物“创特”获得一等奖,并被主办方采纳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吉祥物,广泛用于活动宣传。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暨“双创活动周”吉祥物评委会主席吴冠英对“创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创特”的形象设计符合科技感,内涵符合当今时代的双创精神。

吴志伟和黄泽彬等团队和学生在创业路上的佳绩,得益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12年以来,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硬件上,在场地、设备、师资、经费等方面尽可能满足创业园的需要。目前,已建设由创意梦工厂、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交流中心五个功能区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园区,面积达1900多平方米。创业园的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学校对学生创业非常鼓励,对园区建设非常重视,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大面积的用房给学生创业实属不易,像创业孵化园的场地就是学校专门划出的。”

软件上,成立了正处级建制的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学生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确立了校内多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构建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线上线下有机协同的全链条实践平台体系和项目、竞赛与孵化良性互动的实践项目体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五年多来,创新创业教育一路高歌,更多的学生申请进驻创业园,不少创业团队和个人在园区洒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甜美的果实。

2015 年,学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入选省大学生“青创空间”孵化中心示范点创建单位,7名学子入选“青创100”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5个项目在“中国青创板”挂牌。学生创业项目亮相2016广东互联网大会暨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在大会首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专区12个席位中占4席。截至2016年底,学校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55家,吸引了超过2000名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已立项建设1个国家级、18个省级和一大批校级示范多功能校外教学基地。

 

素质教育实践成果丰硕

清晨,校道上、花园中,或闻朗朗书声、或见晨练者运动英姿;夜晚,图书馆座无虚席,学子挑灯夜读……我们常常能看到这些情景。

2012年以来,学校在佛山三水校区大一新生中开展“五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我感觉让我的生活作息比较有规律了。”这是不少同学的看法。“五早一晚”的成功开展,为校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获评2014年“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

学校近年来强调素质教育从入学开始,贯穿始终。除了“五早一晚”,学校还拓展、整合第二、三课堂,把教书育人工作延伸到课堂以外,重点抓住人文素质教育,通过通识课程改革、学生精品活动、“善水大讲坛”和导师制等举措,力求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通过围绕“在快乐阅读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成长、在能力拓展中成长、在文艺熏陶中成长”四个主题,培养学生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我读我悦”书香博客创建、“创意行”创新创业大赛、“青春行”社会调研活动等系列项目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2014年,“异地办学条件下一、二年级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学校开展“一讲四营”素质教育活动。“一讲”即开学第一讲,党委书记、校长给研究生讲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学术道德。“四营”为学术营、职业发展营、社会实践营和青年骨干训练营。“书记、校长给我们讲理想信念、学术道德,让我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努力掌握好本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通过参加职业发展营和社会实践营,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帮助我找到职业方向,尽早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参加过“一讲四营”的同学们纷纷为这些素质教育活动点赞。

五年多来,通过拓展素质教育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学风建设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竞赛、数学建模、英语竞赛、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获省级以上奖项2000多项。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获全国奖励11项,数学建模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61项,全国广告艺术比赛获奖25项。

 

教育国际化全面拓展

2015年,刚刚完成德国基地实践教学回来的陈同学兴奋不已,“参与海外实践教学,从实践项目的设计、实地考察,到真真切切跟外国企业签订单,体验了整个流程,使我开拓了国际视野,对自己未来的学业和就业有了更多的帮助。”

目前,学校已构建出能有效支撑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育体系。构筑了应用型高端人才国际化培养平台,与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亚洲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70多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实施40个国际化教育项目;创办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广东财经大学—西澳大学2+2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广东财经大学—埃克塞特大学2+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验班、广东财经大学—佩斯大学2+2本科计算机科学专业双学士创新班;首届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已有19人荣登美国高校为表彰优秀学生而公布的“院长名单”,首届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获得了“世界百强大学”西澳大学的来函肯定和表彰;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海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德国基地、意大利基地、新西兰基地和坦桑尼亚等基地。建立了课程认定与学分转换机制,学生可参加各类海外学习交流项目。搭建了国际化师资海外培训平台和科学研究国际化合作平台,“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的美国佩斯大学站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站顺利创建,分批选派中青年专任教师进站研修,每年支出500-800万元,截至2017年9月,已有五批共84名中青年教师研修完毕;立项建设了9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推进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和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实力不断提升。

 

完全学分制实施开启新篇章

从2016级开始,学校人才培养又出新招——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多样性成才的需要。

“没想到高考的失意可以进入大学后弥补,收到转专业的通知真的好兴奋。学校给予了我专业二次调整的机会,让我读上了心爱的工商管理。”2016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张同学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如愿转专业的喜悦。2016级法学专业的王同学则表示,通过完全学分制可以更方便跨专业选择喜欢的课程,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广泛学习,夯实基础。

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学业进度、任课老师、上课时间和学业导师 ,可以主辅修一体化,可以有专业二次调整和专业退出机会。学校实施“学业识别和学业预警制”和 “学业导师制”,动态监控学生学业情况和对学生学业进行全程指导。改革实施以来,成效明显,学业自主选择权利得到较好保障。2016-2017学年全校共开设课程7726门次,比上年度增加578门次,学生个性化发展有较充分的空间;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必修课程教师安排转变为“自主选择”“多样原则”方式,不同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办学竞争压力逐步增强,教学资源不断优化配置,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2015年5月颁布实施的《广东财经大学章程》明确给出我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16年10月,我校成为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试点单位,人才培养之路在不断探索、改革之中向前延伸……

摄影:
作者/通讯员:陈蓉 益农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