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的迷失

2018-12-04 14:22:31

在网络这股浪潮到来之前,人们通过报纸、电视得到社会上的最新消息,然而伴随网络时代到来的是新媒体如日方升的发展。自媒体、社交媒体作为新事物,其不可抵挡的成长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后真相”曾被《牛津英语词典》选作2016年年度词汇。将“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后真相时代下,受众对事情的讨论更像是一场狂欢,一场肆意表达自己观点立场的狂欢,狂欢过后,无人关注事情真相,更无人去探究事情真相。人们开始去看自己想看到的,去听自己想听到的,去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此时真相无足轻重,不值一提。最后导致事件真相往往滞后出现。真相的滞后,不仅因为人们对真相关注度减少,也在于社交媒体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而选择一些符合当代人情感诉求或能够引起大众情感共鸣的事件报道。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该如何应对,如果传统媒体也迷失了,那么谁来揭露真相?又该如何追寻真相?

网络传播技术迅速发展,传统信息产生模式逐渐改变,产生了新型信息产生模式,即人们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事件信息的提供者、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就意味着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在未曾得到确认的情况下,便被各大新媒体以及网民转发传播。而新闻讲求时效性,一旦传统媒体紧随其后,将未得到证实的新闻在登载,网民会下意识认为事情真相已浮出水面,因为传统媒体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将速度与深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自己的特性,不可过多模仿新媒体,始终坚守事情真相,尽早拨开云雾,揭露真相。

正如白岩松所说,如今新闻界的一大隐忧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传统媒体作为种粮食的人,在生存的压力下,减少了人、时间和金钱的投入,种地面积减少了,产量和质量都下降了,越来越多种粮食的人转为炒菜的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微博上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虚幻的泡沫被炒得热火朝天,再过几天这些泡沫就自己消散,或被澄清;没有了下文,也无人再关注。新媒体的出现是必然的,是时代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的确对传统媒体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传统媒体必须要作出改变,更新换代,满足民众需求,适应时代的变化。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淹没。

大城市熙熙攘攘,人们奔走在华灯璀璨的街道,有谁能泡上一壶甘茶,静静地窝着看书?人们的阅读时间碎片化,随之而来的是快餐文化的兴盛。传统的纪录片冗长无味,现代人实在难以挤出这么多时间,为迎合市场变化,央视做了很大的改变。2017年,央视推出了《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一档节目,节目一集的时长大约五分钟,节目的叙述方式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全新的角度陈述文物的一生,精简而有趣。我认为,这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例子。不仅符合当下人们的需求,而且坚持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不仅具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点,也满足了当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

网络成为人人都能发声的平台,当我们的真实人格与网络上的虚拟人格没有切实对接上时,法律就难以管制网络上的违法行为。这也是网络上虚假信息漫天飞的原因之一。因此寻求真相,法律的完善必不可少。作为网民,作为品菜的人,我们要分清食材的好坏,对坏的食材不予理睬、不传播,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理性思考,摒弃盲目跟风转发,做一个理性的网民。我们需要真相,真相也需要传统媒体、法律、网民共同捍卫!

作者/通讯员:2018级人文院新闻学三班 谭晓彤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