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系广商 创业维艰筑学堂

——原广东商学院副院长谭锐汉访谈

2019-01-03 14:58:46

编者按:

在广财的建设与发展史上,许许多多的广财人为之尽心付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在心中留下了学校各个方面的重要片段,刻下了厚重的真情。为了让读者知晓更全面的学校发展史,本报开设“史话广财”栏目,通过对老领导、老校友的访谈,重现广财大发展史上令人难忘的经历和故事,讴歌广财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励广财人不断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勠力同心,同创广财大美好未来!

 

广财大的离退休老领导中,要说最为熟悉广财发展史的,应是谭锐汉副院长了。谭院长于1983年广东财经学院筹备之初已是党委班子成员,见证了广财一步一步的成长。今年八月,笔者对谭锐汉副院长进行了一次采访,91岁的谭院长,虽然腿脚不便,但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将广财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

主动请缨 共度时艰

谭院长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195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湖北财经学院工作,一干就是27年。1983年,在得知广东政府筹办“广东财经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后,谭院长主动请缨,调动到了还在襁褓之中的广东财经学院,成为了筹办时期临时党委的重要一员。

谭院长回忆办学之初的艰难。刚开始的时候,学校可以说是一个“三无学院”,没有人、没有书也没有场地。1983年底,他从武汉调动回广州的时候,学校还在三元里瑶台的省财贸干校借地办学。由于场地有限,谭院长只能住在家里,每天长途跋涉到学校去办公。等到1984年2月,广东财经学院搬迁到了仑头原广州船舶公司技工学校的校址,才算解决了办学场地问题。但学校规模仍然非常小,而且远离市区。为了解决教师的上下班问题,学校开设了一班交通车,每天早上从市区的中山纪念堂发车,送老师们到仑头的学校上课。谭院长每天五点多就起来,赶早班公交车到达中山纪念堂的校车点。当时领导班子和普通老师无分彼此,搭乘同一辆交通车上下班。但从赤岗到仑头一段路况很差,交通车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回到学校,遇到下雨等天气不好的情况,有时候还会耽误了学生上课的时间。

但是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学校仍艰难地谋求发展成长。1984年,学校成立了企业管理系,并招收了第一届企业管理本科生41人。谭院长在武汉的时候就主管教学工作,到了广州以后,他也负责教学工作,起草了许多教学文件,基本上把企业管理系的框架给支撑起来了。学校在成长,学生在增加,然而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经费不足。所以,领导班子一边坚持在仑头办学,一边谋求更多的机会。这时候因为商业部一直希望在广东培养人才,提出在广东办一所商学院。于是,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改名的方式获得商业部的支持,向省政府恳请将学校名称改为“广东商学院”。1985年,学校成功更名,并获得商业部的两千万资金支持。这笔资金解了学校赤沙校区建设的燃眉之急。赤沙校区的第一教学楼、办公楼还有学生宿舍,都是在此时建立起来的。

理念超前 团结奋战

第一届领导班子有着超前的办学理念。学校在硬件上可以说是当时省属高校条件最好的。首先,新建的教学楼可以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上课,这是当时省属高校中规模体量较大的教学楼之一。其次,学生宿舍是四人间带独立卫生间,在当时许多高校都还是筒子楼的学生宿舍中,也是一枝独秀。最后,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为此专门建立了实验室。谭院长说,当时大家一致的信念是要培养改革开放最需要的人才。广东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有两个特点需要突出的,一是外语,另一个就是计算机。1986年,学校投资建设了外语实验室,次年再建计算机实验室。在广东省的高校中,两个实验室都是当时的领先水平。因此,商学院的学生外语水平比较高,每年的英语考试,商学院的平均分都名列前茅。而计算机课则成为了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学生较早地接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机型和操作软件,可以说学校的教学理念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更名以后,广东商学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6年,学校应商业部的要求,增设烹饪工程专业,为商业部培养亟需的人才。谭院长透露,烹饪专业是商业部非常重视的专业,也要求学校把它作为重点来办。当时商业部的人去美国考察后,发现粤菜在海外非常有市场,因此提出在广东办一个烹饪专业,要提升烹饪的理论水平。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实验厨房,聘请广东有名的厨师来学校上课。这个专业当时的招生情况是不错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很好,很多当时的学生现在都是著名餐饮企业的骨干。

学校规模大了,管理问题也就多了。由于是从零开始,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框架,都是领导班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出来的。比如说,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打架闹事等行为,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实行夜间值班制,党委成员每周都有一天晚上在学校里值班,就睡在办公室里,以应对突发情况。由于经费紧张,一个人值班一天只有一块钱的补贴,但从未有班子成员抱怨过。大家一心希望学校能够稳定发展。

评估顺利 走向成熟

谭院长还回忆了1988年学校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的情形。1988年,第一届招收的企业管理本科生面临毕业,而是否能够授予学士学位,则需要接受省当时高教局的检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些兄弟学校办了本科专业,却未能通过高教局的检验,无法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当第一届招收的本科生面临毕业时,学校领导班子特别重视此次检验,在学校管理、学生教学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谭院长负责教学文件的准备工作,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补充和完善。5月,省高教局的评估专家进行检验后,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很高的评价,学校也顺利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6月,学校成立了由李鸿昌任主席、谭锐汉任副主席的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企业管理系39名毕业生学士学位。此时谭院长的心情,就像是看着自己辛苦栽培的作物顺利开花结果的老农,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也标志着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走向成熟,继而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采访结束,谭院长还意犹未尽地留下笔者共进午饭,闲聊广财的一些趣谈。在访问中,笔者感受到了早期领导创业之艰,以及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广财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作者/通讯员:人文与传播学院 徐靖捷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