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金融服务体系

2019-03-05 14:20:32

提 要

广东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开放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规划的联动,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服务环境,支持、引领新一轮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又是新时代广东的重要使命——“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A

改革开放40年广东金融业发展辉煌成就

(一)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张,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金融业飞速发展,金融业总量连上台阶。2017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850.7亿元,是1978年金融业增加值的1512倍,年均金融业增加值增量高达171亿元。从1978年4.53亿元到1992年首次突破100亿元用了14年时间,2003年首次突破500亿元用了10年时间,2012年突破3000亿元用了9年时间,2016年突破6000亿元仅仅用了4年时间。

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金融业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率也不断提高。从增速来看,金融业增加值明显高于GDP,2017年广东GDP达到89879.23亿元,是1978年GDP的483倍,而2017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是1978年金融业增加值的1512倍,金融业增加值增幅相当于GDP增幅三倍以上。使用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来衡量金融业贡献率,可以看出金融业贡献率从1978年2.43%上升到2017年7.62%,充分说明广东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已成为广东经济重要增长动力。

(二)金融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广东金融业经过40年改革开放,其结构不断优化,从银行业一家独大逐步转变为金融、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类型、多层次金融体系。截至2017年末,广东持牌金融机构数量为322家,其中非银行类金融机构113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一批新的金融服务机构相继涌现,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梅州客商银行两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设立了国内第一家相互保险社。

随着多层次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广东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2017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091.2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0.8%,在各省市中排名第一位。间接融资稳步增长,全省各项贷款余额126031.9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0%,同样位居全国第一。直接融资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广东上市公司家数为571家,位居全国第一,新三板挂牌企业1878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OTC)注册挂牌企业2.97万家。

(三)金融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

广东金融业引进国外先进经营管理技术、努力缩短与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差距,增强自身发展活力;促进广东金融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引进各类资本,壮大广东金融业整体实力,增强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广东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1982年允许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为起点,截至2017年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58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东省内设立了263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广东省已成为全国外资银行最多的省份。7家香港银行在广东省20个城市设立了66家异地支行,填补了粤东、西、北等11个偏远城市外资银行金融服务空白。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广东充分发挥临近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天然优势走出去,本土企业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融资,其中香港是广东企业筹集国际资金及“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截至2017年年底,广东省赴港上市企业达217家,其中2017年新增14家。与此同时,广东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国际业务,截至2018年3月广东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达14.65万亿元,占全国累计业务量的25.5%,连续9年累计业务量居全国第一。

(四)金融创新日益活跃,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广东省充分运用各项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大胆开拓进取,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民生金融和农村金融,金融创新发展成效突出,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在国内首创医保“湛江”模式,创建全国首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建设国内第一条民间金融街,设立全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暨互联网银行,省部共建全国第一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中国青创板),组建国内最大地方民营投资公司,全国首创巨灾指数保险,发布国内首个跨境金融指数,发放国内第一笔滩涂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行国内首单商业地产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产品、首单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碳排放权交易量全国第一,银行间市场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规模全国第一,等等。

广东充分吸取20世纪90年代金融风险处置经验教训,不断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例如针对当前金融风险高发的态势,广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建设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风险事项进行穿透式、无缝隙、多维度监测和防控。金融监管水平提高显著降低了金融风险,确保了金融安全。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94.44亿元,不良贷款率1.45%,比全国平均水平(1.90%)低0.45个百分点。

B

最大限度整合金融资源,形成广东金融业开放新格局

(一)国家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开放新格局

现代金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反复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金融改革要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要日益完善,金融双向开放要不断加大等。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提出的重要论述涵盖了金融发展战略方向、金融核心地位、金融安全稳定和金融发展动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的引进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更为均衡的双向开放新格局,金融领域双向开放新格局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措施,其主要内容为:1.金融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建设;如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国际多边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提高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等。2.稳妥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建立多边贸易体制、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国内金融业对外投资,提高国际化水平。3.国际上资金融通实现互利共赢,如倡导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进行金融合作、资金融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4.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金融开放试点创新。根据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自贸区内实施金融改革开放试点创新。增强金融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二)广东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格局优势

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意义重大,金融开放是全面开放新格局当中重要一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参与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新时期中国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正是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明证,正是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切实行动。广东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开放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规划的联动,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服务环境,支持、引领新一轮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又是新时代广东的重要使命——“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三)广东金融开放新格局措施:对接国际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中心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金融开放提供了新的动力。广东要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在高起点上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中心建设。

一是对接国际高标准扩大广东与港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合作。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交易中心地位,完善以港深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产业链条;深圳加快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建设,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及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广州积极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提升金融业国际化水平。总之,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互联互通”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要素自由流动,最大限度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外金融资源,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金融枢纽。

二是对接国际高标准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探索港深债券交易平台、IPO市场互联互通,推动港深共建世界级融资中心和创投中心。目前以鼓励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企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为重点逐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A),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

三是对接国际高标准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广东在稳步推进传统金融产业发展基础上,广州积极推进绿色金融、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碳金融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圳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大宗商品、离岸创新创业平台等特色金融领域;珠海通过跨境金融资源合作发挥毗邻澳门博彩特色金融产业优势。

四是对接国际高标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完善粤港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将金融交易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规制的具体内容,落实到程序化及操作化层面,以保证湾区金融体系健康有序地运转,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创建优良的金融环境。

(邹新月: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 蔡卫星: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深圳特区报2019年3月5日报道,链接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1903/05/content_573371.html)

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作者/通讯员:邹新月 蔡卫星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