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考研路 理想奋斗途

2019-05-17 10:44:17

随着2019年考研录取基本落下帷幕,考研热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十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随着历年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考生们的竞争也越加激烈。这些考研大军中,有为上名校深造而辛勤复习的苦读生,有放弃现有工作想改变就业前景的在职考生,还有单纯上考场碰运气的“酱油族”。有人认为“不经历考研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有人将“考研热”与青年理想、人生困惑放在一起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考研?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考研?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考研路上的艰难困苦?

给自己一个坚定的考研理由

在做出考研的决定之前,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考研理由既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将会是考研途中的长久动力。既可是为了学术研究的理想、为了自己对某一个专业的深切热爱,也可以是为了一份责任、一份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等。根据考研动机调查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36%;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

对16级文化管理专业的潘同学而言,选择考研更多是出于对名校的执念,同时希望能到本专业实力最强的高校进修,以弥补二本院校出身可能存在的劣势。16级金融专业的陆子茵则认为,读研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比如很多公司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职位都是不一样的。”

15级经济统计专业的杨旭宇考研是为了继续追求自己的科研理想,以便实现在未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理想。他目前已顺利被首都经贸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录取。在学校参加过“双百工程”“攀登计划”“挑战杯”的这些经历让他对科研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他确信自己将来能够通过踏实钻研在学术界有所作为。

16级汉语言文学的彭同学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跨专业备考北大历史系研究生,是因为想要实现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理想。另一方面,彭同学认为历史生考研的跨考情况比较普遍,基于“文史不分家”的客观事实,使他相信中文专业将对所跨考的历史专业有所补益。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而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数据显示,报考热度最高的专业中,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等专业在各高校中出现频率较高。可见,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就业前景是多数考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考研经验:少走弯路即最大的捷径

考研之路孤独而漫长,它是一段独身作战的征程。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安排合理的复习计划,如何高效学习掌握知识都需要自己实践而得。考研路上,除了自己探索摸寻,还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寻求他人的帮助,少走弯路。

谈到考研前该作何准备,几位受访者纷纷提到了主动获取有效信息这一关键点。13级国际商务专业的夏江月如今在广西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学硕士。她认为,每一个备考生都要学会去主动搜集信息,可以询问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师兄师姐一些考研经验和学校情况。考研形势千变万化,更需要紧跟考研最新动态走向。夏江月向大家推荐了如考研帮、粉笔考研等手机软件,建议师弟师妹们通过识别出正确有用的讯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进入复习阶段时,学会制定个人的短期及长期计划则显得尤为重要。夏江月根据自身的情况,计划前期80%的时间给数学和专业课,20%的时间给政治和英语,后期则将侧重点放在需要背诵的内容上。她介绍道,“每天早上会安排好自己当天的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14级经济学院的徐文燕现在华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就读研一。由于仅有三个月的备考时间,她给自己制定了10月份搞定英语,7天搞定政治, 11月-12月全面备战专业课及联考的学习计划。如此短的备考时间内,徐文燕贯彻秉承“把握好生物作息规律”的理念,让自己的身体在适应高强度学习之余得到充足的休息,最终克服困难完成了征途。

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科目间也可有着相似的学习方法。徐文燕建议,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率、知识短板以及学习方法。以英语为例,她将自己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用来背英语单词,每天坚持积累题源外刊,通过分析长难句子获取英语阅读的精髓。对于政治,徐文燕认为辨别知识点命题率和可考题目类型很重要,可对知识点关联度较高的专题进行整理。而对于专业科目,徐文燕会在研究真题的基础上找准出题思路,把比较符合目标院校出题风格的题目整理到一起,仔细研究其答题思路。

考研心路历程:独自忍受酸甜苦辣

有人说,考研意味着拼命三郎式的奋斗,意味着难以调和的压力,意味着前行路上的暖意,意味着不可知未来的困惑。这些,都是专属于考研人的酸甜苦辣。

14级国商专业的文敏告诉记者,回想整个考研历程,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顺利且幸运的。虽然是一个人在为考研奋斗,但每次心情比较郁闷时都能得到朋友们的安慰和鼓励。“我要感谢我的舍友们,虽然他们都不考研,却一直默默地在支持我。有时候看到我在宿舍学习的时候她们便默默地插上耳机,有时候我早睡她们也会关掉灯保证不会打扰到我。考研路上舍友的支持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15级汉语言文学的李诚婧则用“坚持”和“自信”两个词来概括回顾备考时的感受。在她看来,考研之路漫长枯燥,久而久之的坚持,已经由一种态度,化为了内心深处的感受。“平时都是七点半左右起来,去图书馆自习室,晚上大概十点半才回去。”到了备考后期,李诚婧更是自觉加压。李诚婧觉得学习是增长自信的一个体现,在于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盲区。而她每每想起备考的最后阶段,都感慨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在临近备考尾声的11月下旬,面对久久不能突破的戏剧电影理论,她选择向父母诉诸烦恼,父母持续的探望与鼓励让她再次鼓起信心,最后顺利通过了考试。

师言谆谆,助力考研成功

在备研这条洒下无数汗水,栽种无数希望的路上,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为了学生们的指路明灯。学生虚心求教,老师亦倾囊相授。每当学生成功考取理想院校或专业的消息传来,老师们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胡玉兰表示,学校的老师们是学生们备考时可以寻找的有力帮助之一,因为大学里的老师是掌握学科前沿研究动态的人,学生备研,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适当关注考研方向的前沿研究动态,这将有助于在笔试和面试中更好地展现自己。

而经济学院的潘苏老师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了在研究生复试中面试学生的表现。潘苏建议,无论是考研面试还是未来求职面试,都应该有意识地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假设学生在自我介绍中谈到自己通过自学掌握了什么技能,那么就会给我留下学生自学能力不错的加分印象。”特别是考研,还需要尽量谈谈自己大学期间与所考专业的接触经历,以及对科研的理解。

学校附近某考研机构的谢老师则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给正在备考的20届考研的学生们。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时至今日,考研热仍然在持续升温。但其实,考研也只是像其它形形色色的考试一样,是考生证明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升上更良好的发展台阶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对考生来说,考研并不是终点,而只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希望考研的学子们都能在经历重重考验后,拥有一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更希望学子们在步入新的学术殿堂之时,能够谨慎保持心中的理想。

作者/通讯员:蓝海琪 曾湘棱 陈梓轩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