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广播电视台:学者型乡贤林强:十年磨一剑 潜心广绿玉文化研究

2019-10-10 09:49:49

滔滔绥江水,拳拳赤子情。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强,心系故土,以玉为桥,以文化人,常年研究、宣传广宁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家乡文化与经济建设不遗余力,默默奉献。

出身教师家庭的林强,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广东财经大学当老师,至今已26年了。日常工作除了教书育人还有科学研究和大量的行政业务外,恪尽本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研究跟家乡广宁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是他坚持不变的初心。

林强(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作为一个外出的广宁人有一份责任,要把它(家乡广宁)建设好。所以十年前我就把注意力都放到广宁文化的研究和旅游,还有历史的研究,可以很好地把我的专业和我的研究,还有广宁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广绿玉又称为广宁玉,不仅仅是广宁县的文化名片,也是广东省的文化名片。2010年起,林强回到广宁对广绿玉的历史、工艺、民俗信仰以及法规建设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林强(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像这一块玉雕,在工艺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和翡翠的雕刻是有很大的区别。是比较精雕细琢的一个工艺,这些就保留它原石的面貌,充分地尊重自然的造化,尊重自然留下的痕迹,体现了我们玉雕艺人对自然和谐的理念。

10年来,林强通过上矿区、下乡村、走访博物馆、文史馆等,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广绿玉民间口述史,研究清代广绿玉文物。

林强(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这几年,走遍了广绿玉所有的矿山,去寻找民国和清代的采玉的遗迹,把广绿玉整个谱系建立起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广绿玉有90多个品种。从我们民间文献,到海外文献的研究,我们都去做了一系列的第一手资料,去承担一些省的研究课题,把广绿玉的历史都基本能够呈现出来了。

2013年,受县政府的委托,林强专门到长沙参加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广绿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标准答辩会,并征服了全国的专家委员会的评审。2014年4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颁发了广绿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只有广宁出的广绿玉以及广宁的工艺,才可以贴上这个原产地的标志,彰显广宁地方文化特色,在整个行业里面影响巨大。

林强(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四大玉石里面,只有广绿玉有这么完善的一个标准体系。特别是我们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这个法规技术标准,对于广宁玉雕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

十年磨一剑。林强深怀爱国情,不忘初心,潜心广宁乡土文化研究,坚持科研服务社会,取得丰硕成果。编写专著,主持专栏,发表学术论文和广绿玉科普文章60余篇。个人工作业绩和学术成果获得教育部、文化部和省、厅、校级荣誉数十项。体现出竹乡赤子奋斗不息,砥砺前行的优秀品格。

(广宁广播电视台公众号2019年10月9日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1F_Yf8_L6dWevuEOFF5eg)

摄影:
作者/通讯员:陈 飞 程耀浩 | 来源:广宁广播电视台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