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在于“中国之制”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0-01-06 11:07:59

历史是时间流逝的记录者,时间是历史真伪的见证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的关键时期,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崛起的东方,历史再次见证了一个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的一次盛会。

2019年10月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中央全会,也是中共党史上首次用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制度何以重要?一言以蔽之:“中国之治”,在于“中国之制”。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盛,关键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

从一定意义上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70年。在这70年中,中国制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即从学习别人到做好自己,从参与者跟随者到贡献者引领者的历史发展过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学习别人,从不僵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能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所在。邓小平曾充满自信地说过:“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2019年,我们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而从一定意义上讲,70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进步的历史。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后不久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顺应时代要求,专题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凝炼出了13个方面显著优势;通过总结13个方面,深刻阐述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大会的决议称得上是对70年来从新中国走到新时期、再从新时期走到新时代这一系列发展历程中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深刻总结、生动注解和高度升华。

世界那么大,中国制度有优势。有位海外侨胞说,为什么在国外越久就越爱国?不少经常出国的人表达了类似观点:出国越多的人,往往越爱国。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塔西佗陷阱”的冠名者)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原因正在于,越是出国次数多的人、在国外待得越久的人,越能体会到中国的制度优越性。

当你在国外看到了政治恶斗、难民危机、社会撕裂之后,你也会不自觉地思考“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原因。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中国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今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身体会中西之别,并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增进对本国制度的认知与认同。

大国难治,贵在久功。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勾画出了中国制度建设的短、中、长期三维发展蓝图: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显然,对照这个时间表,我们还要做出不懈的努力。诚然,唯有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久久为功,方能达成愿景、实现既有目标。

古人云:“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国家治理的核心要义在于制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挑战异常严峻,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赢得对外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保持中国发展定力。

^

作者/通讯员:孙晓晖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