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李镓 邹新月:在守正创新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2023-01-03 15:50:36

文化交流中的逆差要比贸易上的逆差更为复杂,要以全媒体内容叙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创造不同领域的好作品;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观念、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优势发挥出来,才能解决我国对外传播逆差问题。

国际传播评估体系不透明、资源分配不均衡、力量格局不平等,导致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逆差问题尤为凸显,甚至引发了话语逆差、学术逆差,以及话语权逆差。“逆差”在经济学领域是指国家或者地区贸易发生了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而对外传播逆差不仅体现了文化交往、文化贸易中的供求关系,更是国家话语权的博弈。传播逆差的弱势文化一方将极其被动并可能导致自身文化萎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解决我国对外传播逆差问题指明了方向。

要深刻认识我国对外传播中的逆差问题,必须把握全球信息流动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数字时代背景。深入推进全媒体战略在对外传播领域的实施,要懂得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落实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要深度把握媒体纵深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社会治理各个层面的目标,构建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

加强全媒体内容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对外传播能力的基础

理解全媒体传播叙事内涵,提高中国话语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和网络内容建设,提出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重要指示。对外传播是展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果的窗口,必须深刻理解全媒体概念体系中的全息媒体功能。一方面要将国际化叙事和本土化叙事兼容并蓄,在传播重要国际赛事、重大节展时可以开展情感叙事,以中国传统元素、神话、图腾和修辞展示文化魅力,达到内外共鸣,美美与共。另一方面发挥“全民媒体”优势,鼓励多元主体发声,受众积极参与对外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联动中实现话语创新。对外传播不能仅依靠新型主流媒体,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鼓励全民进行全媒体内容创作,利用短视频等自媒体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全媒体叙事体验引发真正的共鸣与点赞,从而提高中国话语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注重中国故事的数字化表达效果,柔性传播中国好声音。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应注意自己的宣传,不应吹得太多,不应说得不适当,使人看起来好像有强加于人的印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好故事表达的数字化创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文化生产和传播方面激发有效互动。保证数字作品在任意时间、空间、场景中的展示效果。全面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对“值得讲、需要讲”的故事进行全过程关注和报道。对外传播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传播好中国声音。柔性的宣传润物无声,往往更具传播力、穿透力和影响力。对外传播不能仅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要浸润人心,融入日常文化传播中,例如鼓励留学生、洋网红、外国博主讲述中国智慧以及中国故事,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推进全媒体技术改革,是高质量解决我国对外传播逆差的支撑

拓宽全媒体国际传播渠道,突破信息流动技术障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作为重要历史经验。解决对外传播逆差问题,要善于借助大传播、泛媒介的趋势,从渠道上拓宽传播出口,扩大文化输出。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对外传播中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做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突破信息流动“西强东弱”的技术障碍,掌握信息全球流动的动力机制、运行规律和社会影响。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利用数据新闻、数据地图、数据视频和交互产品等表达方式增强传播的冲击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我国5G技术的领先优势,借助4K、8K、VR、AR等,强化对外传播内容的场景转换。突破全媒体对外传播的技术障碍,满足对外传播多屏化、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打通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路径,警惕意识形态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在运用全媒体技术传播主流价值观时,应守正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发出中国声音时守好对外传播底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思想,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高多平台、跨平台叙述能力。面对各种虚假和歪曲信息渗透,新型主流媒体对新技术既要善于运用又要严控风险,警惕主流文化价值体系被敌对力量侵蚀、破坏挤压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保持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做好数字技术风险防范,合理利用算法推送打造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通过社交媒体营造平等互信的舆论氛围,将算法内容推荐用于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力、吸引力与凝聚力。 

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彻底扭转我国对外传播逆差的保障

深化全媒体传播战略思维,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需要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思想和价值规范,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将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表达体系统一起来。深化全媒体对外传播的战略思维,厘清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路径和策略,把握全媒体发展规律和传播规律以提高我国对外传播的能力和效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重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把握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还能够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治理重塑媒体,进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形成全媒体产业发展机制,制定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战略。西方强势文化不仅利用数字场景、算法推荐和社交机器人等前沿性手段继续占据主要传播渠道,同时在文化与信息市场上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信息产品进行封锁。我们亟待发展并形成“全媒体+文化”产业,将我国文化产业内容做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智能化,以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方案的媒体融合机制,系统性地在对外传播领域推进全媒体思维。以全媒体传播机制助力打造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地方形象,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精准传播。尽快制定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传播提供智识,激发全民族参与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综合来看,文化交流中的逆差要比贸易上的逆差更为复杂。要正视我国对外传播逆差,以全媒体内容叙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创造不同领域的好作品。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观念、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优势发挥出来,才能解决我国对外传播逆差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外传播实践中高屋建瓴的思想纲领,凝聚着求同存异、和平发展的深刻内涵。做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为数字化对外传播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李镓,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副教授;邹新月,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究项目“广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究”(GD22TW06-08)阶段性成果;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提升面对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研究”(21&ZD3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方+于2022年12月28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28/c7213179.html?date=bnVsbA==&layer=2&from=weChatMessage)

作者/通讯员:李镓 邹新月 | 来源: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 编辑: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