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章程办学 树“宪法”权威 促依法治校

专访副校长、章程起草小组组长杜承铭

2015-06-25 14:47:25

编者按:学校《章程》的颁布实施,是我校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事关全体师生员工的大事。继上期校报采访了校长、章程编制委员会主任王华后,本期校报学校新闻中心记者围绕我校章程的制定过程、框架结构、学术运行、两级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问题,采访了章程起草小组组长、副校长杜承铭。

记者:杜副校长,您好!近期我们就学校《章程》制定的宏观问题采访了王华校长。您是学校章程起草小组负责人,请您谈谈《章程》制定过程中相对具体的问题。《章程》制定历时一年半,发动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前后修改十几稿,请详细介绍一下制定《章程》的过程。

杜承铭:我校章程起草历时一年多,其过程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2013年12月,校党委、行政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广东财经大学章程制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章程编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起草小组,明确了章程制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

2014年3月,学校党委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章程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章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二、全面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

2014年3月,学校召开章程建设动员大会,强调“大学章程建设是我校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把章程的制定过程作为全校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共同精神价值追求的过程,并以章程建设为契机,着力进行制度的立、改、废,完善和发展现代大学制度。

三、深入学习调研,明确工作思路

为确保制定出来的章程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合法合规、科学管用,起草小组和有关人员开展了深入的学习调研。一、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大学章程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相关论著以及国内外部分高校的章程等。二、2014年1月,我和相关负责同志在王华校长的率领下赴西南财经大学等四所高校考察章程建设情况,学习了四校在大学章程建设上的好经验、好做法。三、2014年3月和6月,学校先后邀请了大学章程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湛中乐教授和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黄兴胜副司长作了专题辅导讲座。通过学习调研,章程起草小组和相关负责同志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为制定章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明确任务分工,认真论证起草

章程的论证起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历时5个月。

自上而下是由学校章程起草小组确定章程的基本框架和条旨,各职能部门按照业务对口原则,就具体条款起草进行分工,共分为13个组,每个组由一个职能部门和一个分管校领导牵头,分别组织对具体条款进行论证起草。与此同时,学校和各工作组就广财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内部治理结构、学术组织运行、二级管理体制与运行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和反复论证,并组织开展“广财精神大讨论”活动,为学校全面、系统提炼办学理念等重要表述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下而上是各牵头部门提交初稿,由学校章程起草小组汇总统稿后,学校召开了封闭会议进行专题讨论,由各牵头部门分别介绍起草情况,与会人员对章程条款逐条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牵头部门根据封闭会议意见,对所负责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学校章程起草小组将各部分修改稿再汇总统稿后,由王华校长亲自主持,经多次讨论修改后,形成章程征求意见稿。

五、广泛征求意见,汇聚各方智慧

2014年11月初至2015年1月初,学校就《广东财经大学章程(草案)》(征求意见稿),通过全面征求师生意见、二级单位负责人讨论、编制委员会扩大会讨论、校内外专家审改等方式广泛征求校内外意见,共收到校内师生和校友意见210条、校内专家修改意见258条、校外专家意见69条。起草小组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逐条甄别,对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

六、严格审定程序,通过校内审定

第一、教代会讨论。2015年1月,学校举行第六届教代会暨第七届工代会临时会议,专题讨论《广东财经大学章程(草案)》。与会代表对《章程(草案)》进行认真讨论,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就章程个别条款及相关表述的修改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第二、校长办公会审议。2015年1月,学校召开2015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了《广东财经大学章程(送审稿)》。会议原则通过了章程(送审稿),建议对个别内容做修改后,提交党委全委会审定。

第三、党委全委会审定。学校2015年第1次党委全委会审定了《广东财经大学章程(送审稿)》。会议表决,全票通过《广东财经大学章程(送审稿)》,同意按要求报送省教育厅核准。

七、核准公布

按照省教育厅章程建设规划,我校属第二批核准院校。在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核准过程中,我校也两次收到核准委员会的《章程》修改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完善。最终《章程》于今年5月12日正式核准,学校于5月15日公布施行。

纵观学校《章程》的制定过程,我认为难度最大的是凝练学校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表述,包括学校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定位等。这些重要表述既是学校30年发展历程的总结,也是学校未来办学方向的战略规划,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要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学校采取的办法是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广财精神大讨论”,在这个基础上由学校章程起草小组形成重要表述备选方案,并在学校多个层面进行反复讨论、解释,最终形成《章程》序言中的文本。这些重要表述的内涵王华校长在上一期校报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我就不再展开了。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章程》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杜承铭:《章程》共分序言和正文,正文有十章内容,分别是总则,学校与举办者,办学活动,治理结构,教职工,学生,财务、资产与公共服务,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校徽、校旗、校歌、校庆日,附则。

通俗地讲《章程》实际上是回答什么人(包括法人)通过什么制度和程序办什么事,办事的过程能够得到哪些支持和保障等问题。总则、学校与举办者、教职工、学生以及校徽、校旗、校歌、校庆日,这五章解决的是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规定了学校的名称、地址、性质、标识系统以及学校和举办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师生的权利义务及保障机制等;治理结构和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两章解决的是办事的制度和程序问题,规定了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组织结构、民主管理与监督、学术组织运行与监督、民主党派与群众组织、二级管理体制以及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职能和运行机制等;办学活动一章解决的是学校办什么事的问题,规定了学校的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境)外交流与合作等;财务、资产与公共服务一章解决的是学校的办学保障体系问题,规定了学校的经费筹措与管理、资产管理与使用以及图书、档案、后勤、安保、信息化建设等公共服务体系。

记者:我校目前正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章程》对院级权力行使是否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杜承铭:《章程》确立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了学校和学院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院部职责、院部党委职责、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规则、院长(主任)负责制、院部教授委员会职责等。这些制度中有些是进一步明确,有些则是创新。比如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章程》进一步明确由院长(主任)召集,行政工作范围的议题由行政负责人主持,党组织工作范围的议题由党组织负责人主持;增加了三类列席人员:纪检委员、不担任领导职务的教授委员会委员代表、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分工会主席。院部教授委员会制度则是创新,教授委员会是教学院(部)教授治学的组织,履行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职能,参与非学术事务重大决策咨询。教授委员会依其章程开展工作,并接受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记者: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请问《章程》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有何规定?如何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杜承铭:《章程》第七十六条规定了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培养培训制度,统筹安排教职工培养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重视教师职业发展,为教师打造阶梯式终身职业发展体系,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范和身心健康的协同发展。

实际工作中,学校于2014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于当年晋级为广东省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为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的学术型组织。该中心着眼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发展与提升。在前期教师发展需求调研和项目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中心为教师搭建了午餐会、学术沙龙、工作坊、微格教学、名师辅导等相应的培训与发展平台,并在组织、制度、经费、资源、场地等方面提供服务与支持,努力为全校教师构建学术与情感交流的渠道,增强其归属感和存在感,明晰其职业发展路径,达到教学发展、科研发展、组织发展、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提升我校教师全英教学水平,学习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整体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校着力打造海外教师研修基地。目前,我校已经和美国佩斯大学签约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教师研修基地。我校将连续5年每年选派20名教师前往基地研修。研修教师需全程选修2门学科相关课程、参加高等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学习国际化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回国后需参加严格考核并全英上课。另外,我校计划在澳洲和欧洲各建设一个海外教师研修基地。

记者:《章程》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定位是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那么《章程》中如何体现应用型?

杜承铭:应用型定位是学校根据国家高等院校分层分类发展原则,结合国家、省政府对学校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章程》以学校根本法的形式予以确认,对于统一全校师生认识、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章程》主要在办学活动一章体现我校的应用型定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章程》第十条规定了学校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第十三条规定了学校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科学研究方面,《章程》第十六条规定了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第十八条规定了学校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应用研究。可以说《章程》规定充分体现了应用型的发展定位。

记者:民主管理和监督是广大师生员工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章程》如何体现?

杜承铭:民主权力是指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权力。师生员工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利益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学校的决策及日常管理和师生员工息息相关,因此学校的重大决策必须有师生员工的密切参与才具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这种参与既包括决策和执行者角度的管理也包括决策和执行相对人角度的监督。师生员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保障了学校决策和日常管理涉及的师生利益,保障学校正常健康发展。

《章程》对教职工和学生都分别规定了七项权利,明确了师生员工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在师生的各项权利中,除了保障自身发展的权利,还规定了师生享有知悉、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和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及批评的权利,并且通过具体的教代会、学生会以及学院层面分工会主席列席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明确了师生作为办学主体,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促进学校发展的主体作用。

记者:社会参与是我国高校比较薄弱的环节,我校《章程》如何体现社会参与?

杜承铭:大学具有重大的社会公益性和影响力,国家正大力推进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高校办学体制,社会参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校《章程》对社会参与有明确规定,其中设立理事会是加大社会参与力度的重要举措。

《章程》规定广东财经大学理事会是支持学校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机构,是学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理事会包含学校举办者、主管部门、共建单位的代表,学校及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相关学术组织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支持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理事单位的代表,杰出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国内外知名专家等,学校邀请的其他代表。

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就学校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年度预决算报告、重大改革举措、学校章程拟定或者修改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咨询或者参与审议;参与审议学校开展社会合作、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整体方案及重要协议等,提出咨询建议,支持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研究学校面向社会筹措资金、整合资源的目标、规划等,监督筹措资金的使用参与评议学校办学质量,就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建议或者意见。

一个好的理事会能够促进学校科学发展,集聚学校办学资源,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当前正在原校务委员会的基础上筹建理事会,这项工作涉及政府、行业等很多校外组织和个人,并不容易。但学校已下定决心,一定会尽快把理事会建起来。

记者:您是法学专家,《章程》是学校的“宪法”,请问《章程》和依法治校是什么关系?《章程》核准后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杜承铭: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举办者、学校、师生权益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校的“法”由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上级规范性文件和校内规章制度构成,其中大学章程是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校内规章制度的学校根本大法,《章程》集中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关于高等学校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全面概要地规定了学校的基本制度,是校内规章的制定依据,可以说是依法治校的“法”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

《章程》核准后,首先全校上下都要深入学习,领会《章程》的精神内涵,然后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单位要根据《章程》的规定全面梳理本单位牵头起草的学校制度以及单位内部工作制度,进行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都有权利和义务贯彻落实《章程》的规定,依据《章程》办事,并纠正不符合《章程》规定的行为,切实维护《章程》作为学校根本大法的权威性,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作者/通讯员:张鹏波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黄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