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共青团:这个夏天,青春与潮州双向奔赴 | 潮州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2023-08-04 10:33:00

《忆龙窑》

泥龙横卧碧山中,烧制陶瓷送困穷。

莫恨柴烟污大气,悠悠岁月已随风。

信靠龙窑是潮州市仅剩的一条龙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响应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由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组建的“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团队(银河护卫队)于2023年6月28日至7月3日前往非遗保护基地--潮州信靠龙窑,以“保护非遗文化、振兴古窑发展”为核心目标,进行实地调研与与考察。本团队将潮州古窑珍贵的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设计相关文创产品,作用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信靠龙窑简介

位于凤塘镇洪巷村的信靠龙窑,长达60米,是潮州唯一仍在使用的传统大型龙窑。于2016年信靠龙窑被公布为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潮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该窑秉持“让传统焕发现代”理念,坚持采用古老的手工制陶及龙窑烧制工艺,并相继举办龙窑艺术节,建设龙窑文化展览馆,与高校和匠人开展学术交流和开展艺术创作,大力宣传龙窑艺术文化。

该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人文历史发展、当地风土人情,锻炼了自身的思辨与实践能力,提高了文化修养与自信,培养更全面的个人品格。

成员参观调研

潮州市潮安区作为中国瓷都,拥有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团队前往信靠龙窑,与该窑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采访。

非遗传承人邢小卫先生带其团队参观了龙窑遗址,给大家讲述了龙窑的发展与历史价值,随后带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瓷器的制作过程及技巧,并讲述了其对陶瓷文化的感悟。通过与邢小卫先生以及其父亲邢宋明先生的交谈,也让其团队深入了解了信靠龙窑的历史背景和陶瓷工艺精髓。

采访龙窑传承者

领略了信靠龙窑的独特制作工艺与其历史背景后,为加强对信靠龙窑的认知,其社会实践团队对非遗传承者--邢小卫先生及其父亲邢宋明先生进行采访,深入了解传承者的对陶瓷文化的心得感悟,以及对信靠龙窑的坚定信念与传承。

邢宋明先生说道:创业容易,守业难。“信靠”二字代表了信用、信仰与可靠。信靠龙窑得以发展也正因我们对工人可靠,对客户信用。信靠龙窑是如今唯一的龙窑,具有很大的传承与纪念意义,如今龙窑需要传承,邢小卫先生大学毕业后最终选择回乡继承并亲自参与制瓷的各个环节,让其看到了希望,对龙窑的焕发充满了期待。

邢小卫先生说道:陶瓷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具有生命性。陶瓷与人生很类似 ,人生也具有不确定性质。对于现今的他而言,它是历史的重任,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需要让它存在、发光、这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听完两位非遗传承人讲话后,广东财经大学老师与同学们也深度探讨了陶瓷文化数字化的发展与需求,并与邢小卫先生进行了相关讨论。

此次社会实践是迈向基层的一步,也是迈进文化长河的一步。当今中国正走向强起来的道路上,思考“如何抑制返贫”、“如何进一步振兴乡村”是目前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基层干部及民众的努力,实践队选择这一主题,旨在为这条路点燃新的星火。团队从信靠龙窑产业从业者的述说中,了解到的产业发展现状、不足之处、发展目标,无一不体现着乡村振兴路上的艰辛与坎坷。在国家飞速发展之际,团队通过参加“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等社会实践,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振兴乡村献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下一步,团市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市共青团和青年的工作实际,持续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动员优势和思想优势,规模化组织大学生返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在外高校学子返乡就业创业,以青春之力助力潮州高质量发展。

 

(《潮州共青团》于2023年8月3日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wcx7oPY5jgkmJc_diRCxA)

作者/通讯员:林强 | 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 编辑: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