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学子三下乡:走进虎门新湾,亲近水上人家,保育疍家文化
“舟楫为家、捕鱼为业、退潮而歌”疍家居民作为传统的水上渔民,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已经形成了悠久的文化。7.19日,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队伍——星期八小纵队怀着一颗探索疍家文化的好奇与热忱之心,来到了东莞市虎门镇。
新湾社区位于虎门镇区南端,新湾渔港是东莞市唯一拥有的省级渔港,拥有历史悠久的疍家文化,集看历史、赏风景、品美食、听渔歌、体渔乐为一体。在这里,疍家文化收到广泛的宣传与重视,社区以“疍家渔韵,多彩新湾”为设计理念,实施乡村振兴环境升级改造项目。
本次“下乡”星期八团队致力于通过短视频、媒体等方式记录并宣传新湾社区的休闲渔业、人文风情、疍家文化,力争将新湾渔港打造成东莞一张新的旅游名片。与此同时,团队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收集有关于虎门渔港产业的民情民意,听取新湾社区居民、从业人员、游玩者等多方的意见建议,促进虎门渔港产业科学合理的发展、推动渔港经济的发展。
在与疍家文化的宣传负责人(谢如玉女士)的交谈中,星期八团队了解到: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渔业已经不再被年轻一辈青睐,这是目前新湾社区渔业传承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出海人减少,船只数目锐减,传统的渔业手工业和文化传承受着时代转型的冲击,以往蓬勃发展的渔业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因此,振兴疍家文化,实现文化的保育和传承在新中国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团队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通过大基数的走访调研和采访,了解街坊邻居和不同年龄段群体对目前社区的文化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在与老年群体的交谈中,团队成员得知:疍民老龄化严重,人口数量却在逐渐递减,作为疍家文化的守护者,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故而如何加强对疍家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增强社会对疍家文化的认识和重视,是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也尤为重要,星期八团队认为,经济资助、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是政府部门支持文化振兴发展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7月21日,星期八团队的队员们走进新湾疍家文化展示馆,深入探索和感悟疍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新湾疍家文化展示馆位于新湾社区居委会文化楼二楼,是一个收藏民俗风情的小场所,在这里,可以参观新湾疍家渔民在生产劳作、居住、服饰、饮食、喜庆、文书等方面的珍贵实物与历史图片。展示馆入口的宣传册介绍:“馆里的藏品都是本地居民的无私奉献之物,为将家乡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他们倾尽所能。”
悠悠珠江口,浓浓渔乡情,团队队员们通过这些展品加深了对新湾疍家历史文化的了解。走进历史传承展馆,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上百件疍家古物,包括有大襟衫、大浪裤等疍家传统服饰;《渔港黄昏》《出海》等疍家乡土气息浓郁的国画作品;《渔村晨曦》《浮舟泛宅》等摄影作品,真实记录了20世纪60-80年代的新湾渔港面貌和渔民生存状态。
谢如玉女士介绍道:“(摄影作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藏品还包括渔船定位器、罗盘、箩、冰夹、铜油灯等疍民出海必备工具。实践后回顾,星期八团队队员回忆说:“最吸引眼球的当属镇馆之宝——公婆艇船模了!那是由船模达人吴木桂手工制作的,船型惟妙惟俏,细节俱全,能拨可动”;展示馆内还珍藏着最古老的抛鱼艇、围网(拖网)船、横缯船、虾艇船(又名虾轮)几个典型的船模,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疍家“船”文化的历史演进。据了解,疍家文化节之际,展示馆还会开展水上文化习俗视频观影活动,举办手工织网、渔船模型制作等体验活动,旨在让群众深入感受疍民疍家水上生活习俗。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星期八团队收获颇多,队长陈洁同学表示,参观完新湾疍家文化展示馆,星期八队的队员们加深了对新湾疍家文化的了解,团队也将积极参与到疍家文化的保育与传承工作中,为新湾疍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南方+于2023年8月18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18/c8008500.html?colID=0&firstColID=34494&appversion=10200&enterColumnId=14&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