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看广财青年巧施“文旅魔法”,让沙田镇的山水文脉“活”起来!

2025-08-09 11:15:46

当青春创意扎根乡村沃土,会碰撞出怎样的文旅火花?近日,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惠具匠心”实践团深入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开展为期7天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依托专业所长与创新思维,实践团紧扣沙田镇文旅资源挖掘与活化需求,倾力投身于这座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节点小镇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探索,用青春智慧为沙田镇文旅发展注入蓬勃活力,让山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一、锚定文旅“富矿”: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旅之约

“既要做景点指南,更要当文化说明书。”实践团首站便与沙田镇宣传文化组、团委负责人在党群服务中心展开深度座谈。带着提前梳理的文旅资源清单,团队提出“对接—调研—创作—反馈”的闭环工作框架,明确将涵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特产美食的宣传手册作为核心任务。镇里的支持迅速转化为行动:协助联络非遗传承人、老茶农,规划调研路线,一场政企校联动的文旅挖掘行动就此展开。

二、解码非遗:让三百年茶香与麒麟舞步“说话”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活着的故事。”实践团的脚步先后来到金桔村与东澳村,触摸文化传承的温度。在双鹰顶生态茶园,桔塱茶“先苦后甘”的滋味里,藏着三百年的种植史。队员们一边记录茶叶的独特工艺,一边与村委会探讨“如何让年轻人接棒”;在东澳村麒麟文化馆,传承人张振峰的“采青”“踏七星”动作刚劲有力,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麒麟米”的创新——让非遗从舞台走向餐桌,让每一粒米都带着文化的印记。这些一手资料,都将成为手册里最动人的篇章。

三、探秘生态:生态园变3A景区的“循环密码”

生态是沙田的底色,也是文旅的底气。实践团走进榄子垅环境园,惊讶地发现这座客家围屋风格的建筑,竟是集垃圾处理、环保科普于一体的3A景区。现代化设备与流程图背后,是“变废为宝”的生态智慧;而始建于1958年的沙田水库,不仅滋养着近5万居民,夏日里更成了天然避暑地,水清岸绿的景象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本就是文旅发展的双引擎。

四、青春创意:一本手册里的“立体沙田”

“要让读者翻开手册,就像走进沙田的四季。”基于连日调研,实践团确定以“历史为魂、绿色为基”的创作方向。手册里,麒麟舞的刚健与桔塱茶的醇厚将碰撞出文化火花,榄子垅的环保理念与沙田水库的自然风光会交织成生态画卷。更贴心的是,针对不同受众,手册将突出“非遗体验”“乡村休闲”等特色板块——无论是想带孩子探秘非遗的家庭,还是计划周末踏青的都市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沙田打开方式”。

此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惠具匠心”实践团以青春之力,书写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成员们深耕沙田大地,在文旅资源活化的创新实践中绽放智慧光芒,在挖掘文化故事、设计宣传载体的细节里倾注真情汗水。当这本凝聚着青年创意的文旅宣传手册正式亮相,或许会让更多人发现:沙田的每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动人故事,而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胸怀家国、助力乡村发展的责任担当的生动诠释。

(中华网于2025年7月29日报道链接:https://m.life.china.com/2025-07/29/content_468607.html)

摄影:
作者/通讯员:谭德政 | 来源:研究生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