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报:赋能科研启蒙 筑梦学术未来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暑期训练营侧记

2025-09-17 14:00:17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暑期训练营日前结束。训练营紧密围绕论文阅读指引、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大数据思维、学科前沿动态、科研素养提升等核心模块展开,旨在为166名研究生新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科研入门平台,帮助新生迅速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而顺利开启科研启蒙之旅,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会计学院院长雷宇对新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认真严谨治学,二是保持好奇心,三是保持身心健康。

学院副院长杨志强为新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对相关书籍和文献进行简要概述,鼓励新生积极投身暑期训练营的学习与交流活动。

对接长远愿景

会计学院教师关静怡围绕“培养方案介绍与选题”,精准阐释会计学、会计专业硕士和审计专业硕士的差异化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强调应结合个人兴趣与学科前沿,在财务会计与信息披露、审计鉴证与管理咨询、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以及智能会计等领域选定深入钻研的方向。在培养方式方面,新生要注重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她系统剖析从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到专业选修课的层级架构,并阐述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会计学院教师冯晓丽围绕“研究生职业发展与论文规划的平衡与选择”,抛出“为什么会选择考研”及“你以后想去哪里工作”两个问题,引导新生深入思考深层目的:究竟是为了追求学术理想、提升专业深度,还是为了增强职业竞争力?她强调,明确目标是进行规划的前提。研究生期间的规划必须紧密围绕既定目标展开,涵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技能提升、实习实践以及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阶段作为职业发展的关键跳板,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高效执行,确保每一份努力精准对接长远愿景。

杨志强围绕“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这一专题,强调研究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首先追问“何为知识?何为科学?”,引导新生超越事物表象,深入探究知识的来源及科学研究的本质。同时,为学生清晰地区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教”与“学”的侧重点。理论作为连接事实与规律的桥梁,实证研究需善于构建和运用理论,从实践中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观点。

加强理论学习

会计学院教师顾小龙围绕“实证论文的撰写”,向学生展现撰写一篇实证论文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和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则包括经济学、财务学、会计学、审计学等。他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即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路径,使新生对实证研究的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会计学院教师陈建林围绕“历年优秀案例论文赏析”专题进行讲解。他认为,案例论文是实证论文的一种形式,阐述学位论文流程、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选题要求。论文选题必须具有现实性、创新性、价值性以及相关性。历年全国优秀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是主题、视角、研究方法等的创新,创新性可从研究主题、方法、视角三个维度体现。

会计学院教师曹丽梅围绕“科学选题与审计学科前沿与热点”,展现了科学问题如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强调在研究过程中需考虑其对社会的价值。优质选题必须同时满足“三维标准”,即理论创新性、现实针对性和研究可行性。

运用大数据思维方法

会计学院教师孔荫莹围绕“Hadoop大数据平台和Python编程演示”,从“为什么设置智能财会专业”切入,强调在大数据与AI(人工智能)时代,财会工作正从“核算记录”转向“数据决策”。为此,亟需运用大数据思维挖掘财务数据的深层价值。智能财会专业的设置,正是顺应行业需求的必然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

会计学院教师冯果围绕“从大语言模型到智能体”进行讲解,在课程中,他首先强调打破“工具即能力”的误区的重要性,以避免受“工具化思维”的束缚。接着,引入“智能行为”概念,指出人们期望AI能够像人类一样主动进行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大语言模型是能够理解和生成类似人类语言的文本的模型,这为学生在会计领域融合AI技术(如智能财务、审计)提供全新的思路。

会计学院教师陈勇围绕“财会审数据挖掘与分析”这一专题,全面梳理财会审领域爬虫应用的知识体系。从预备知识(涵盖爬虫基础和网页概念)出发,延伸至财会审场景应用(如抓取年报、股票数据等),再细化到具体操作步骤(包括请求、解析、保存网页,并结合多种工具),构建起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为学生在未来撰写论文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

学科前沿理论

雷宇围绕“财会审学科前沿研究与方法”这一专题进行讲解。他首先根据研究方法的分类,为新生呈现了会计学术研究的“方法谱系”。接着,指出研究以“探求真相、改造世界”为宗旨,划分为经验研究与分析性研究两大主要分支:经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或实地实验、案例或调查研究、档案式研究(包括实证会计研究),从现实证据中提炼规律;分析性研究则依托数理模型和逻辑规范,进行理论推演与框架构建,旨在引导学生立足实践,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会计学院教师彭妙薇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来源、写作规划与研究生期间的时间分配建议”,着重强调了“写作”这一核心技能在个人成长和学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以高效实现高产写作为分享的核心议题。她详细讲述了带领学生在风景如画的象窝山生态园进行实地调研的具体情景。通过这一生动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更深刻领悟到在繁忙的学业和工作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平衡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有效规划和管理时间,提升综合素养。

(中国会计报于2025年9月5日报道链接:https://api.zgkjb.com/news/shareH5/166501)

作者/通讯员:王博 | 来源:会计学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