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机制

2016-11-22 14:33:27
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其指导地位、理论品格、现实要求决定的。

科学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科学指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内在依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宝库,也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它对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科学阐释,对自然界演变、人类思维运行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揭示,为世界发展尤其是人类社会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科学描述,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历史命运的深刻揭露,以及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科学预言,至今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现实解释力,说明马克思主义依然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天火”,至今以其不可否定的科学性依然指引着中国人民阔步前进,这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必然性。

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远保持与所处时代的现实世界相互作用,始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就是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当前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依据。“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实践的成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时代的最强音,它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又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演进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科学的方法论仍然是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基本方法始终超越时空、永放光芒。所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必然性。

问题导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在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且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诊断和批判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性,必然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经院哲学,也不是理想的乌托邦,它最忌讳不落地、不与现实结合。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注重解答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就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引领实践,就是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箭”,去射中国现实问题之“的”,这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必然性。(仇小敏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作者/通讯员:仇小敏 | 来源:南方日报 | 编辑:刘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