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40 >>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在岁月的讲台上

———从教三十余年感怀

作者:●人文与传播学院 刘俊峰

2019年第35个教师节,我在高校工作整整31年。去年教师节,学校给我颁发了一个“从教三十周年证书”,捧着那个红本证书时,真的觉得沉甸甸的。30年春花秋月,如今,站在第35个教师节的节点,回顾从教历程,甘苦自知。

对“教师天职”的践行

以身立教,恪守职业伦理,以全副生命投入教学。

我始终坚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天职,就是天然的职责。我把上好每节课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很多学生说,“没想到您在我们班上课,是您连续三天十八节课后的最后一节课,您依旧那么激情满怀。”作为一个老师,你要享受教学的每个环节与整个过程,把知识传授变成生命的体验与分享,进而把你的分享变成与学生的共鸣与共享。

我是我们学校著名的“大声公”,一周课下来,声音完全嘶哑,这么多年为腰肌劳损所苦,但上起课来,从来不会坐下,无论身体怎么样了,一站上讲台,便百病俱消,生龙活虎。

从教30余年,从来没有缺过一节课。近年来,我的岳父岳母我的母亲先后辞世,在他们生病住院辞世包括办理后事的过程里,没有请过一天假,缺(调)过一节课。因为我笃信对于老师来说,教育事业大于天,而学生就是老师的天与地。

对“人文教育”的实践

从应试教育到大学教育,从知识传播到智慧启迪。

综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改革并不彻底,大学教师不应只做知识传播者,而更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导师。作为一个人文专业的老师,我认为,人文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应该既做“经师”更做“人师”。不但要教学生们“为学”,更应该教他们“为人”。学会做人,这是最重要的生命功课。很多学生,在校时,遇到人生问题,第一时间咨询我,甚至毕业多年,遭遇生活的问题与生命的困境,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求助于我。

“以情育人”的教育功效

亦师亦友亦父,建立情感型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老师,我坚信,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只有把父亲般的责任感和自己所教专业的专业精神融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听其言而践其行。

我少时家贫,特别能体会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理与处境。多年来,遇到困难学生,我本能地会帮助他们。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视生如友、爱生如子的大爱品格,以真心赢得真情,时刻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与成长困境,做他们无话不谈的知心人,生命成长的引路人,生命困境的解惑人。在30余年的教学历程中,用自己最无私的付出,以及对学生最真诚的爱,赢得了一个最温馨的称谓———清风爸爸。

做教育的“理想主义者”

做经师亦做人师,真善美爱陪伴学生成长。

我觉得一个教师,就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该给自己的学生带来爱与希望,给他们的心田灌注理想主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一生一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智慧高度与生命格局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境界与生命格局,教师的人格修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这个“本”推及到每一个学生。让“好生”因你而得到提升,帮他拓展更大的生命空间;让“差生”因你而进步,助他看到生命成长的希望。学生把这种现象戏称为“清风老师是学霸的最爱,也是学渣的最爱”。而在我眼里,既没有“霸”更没有“渣”,他们都是可塑性非常强的优质个体,引导好了,都能人尽其才,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这么多年,我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却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学生的拥戴。2014年教师节广东卫视新闻联播对我的事迹做过专题报道,《广东教育》杂志也做过专题宣传。2015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财经大学首届“最佳授课教师”第一名。2016年与钟南山院士一起被评为“广东省最具人气资深教授”。每到逢年过节,我的手机几乎成了热线电话,祝福短信和电话不断。不求回报,回报已在其中;只问耕耘,已是最大收获。作一个普通的教师,你收获的是学生们生命的成长与成熟,这世界还有比这更大的福报吗?

假如可以选择,来生我仍旧选择做一个老师,因为,传播智慧、启迪心灵、塑造人生,是一个教师最光荣的使命。选择教育是我的最高意愿,传播人文是我的最大理想,引领学生是我的最深的幸福。

30余年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30余年桃李芬芳,30余载耕耘不辍。30余年的岁月,守候一方净土,耕耘三尺讲台,用青春挥洒激情,用生命融注崇高;30余年,虽然已经从稚嫩的意气书生步入了两鬓斑白的老教师行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依旧初心不改,兴味盎然。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