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6 >>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立德树人 打造一流本科 培育新时代英才


上接第三版

要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

一是持续推进商法学科融合深入化。在课程融合基础上深度推进专业融合,增加8-10个商法融合试点专业、2-3个商法融合试点学院,成立商法融合科研教学综合研究机构。

二是持续推进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化。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按照“资源共享有效整合、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提升“校内融合、省内共享、国内辐射、国际合作”四位一体的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水平,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强化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中的应用创新,巩固实验教学在全国的标杆地位。进一步理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法学、人文、艺术、理工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实现专业实验平台与人才培养更加紧密结合。

三是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全面认真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纳入学校年度事业发展白皮书。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元协同引进社会资源,建设好“财大创谷”和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与项目体系建设,做好“双百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等品牌活动,逐步推进“一院一赛”制度。通过“请进来授课+送出去培训+行业专家柔性引进”,建设业务精湛、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好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云平台建设,将平台建设成为融课程学习、竞赛与项目推广、信息发布、师生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生态型服务平台。

四是持续推进协同育人多元化。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健全省市区校共建佛山校区的体制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中心建设,建设2-3个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产业学院。深化国际化协同培养模式改革,助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国际化。通过校内协同、与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协同,立项建设若干卓越人才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4.本科教学秩序规范工程

教学秩序规范是本科教学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务处、各学院和各部门要充分领会落实《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围绕课堂教学管理、学习过程管理、毕业论文(设计)和落实教学主体责任等核心环节,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持续抓四年、全程管到位,真正把本科教育教学秩序提升到新水平。

一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认真查找课堂教学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二是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特别是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深厚的学养、过硬的本领都只能通过刻苦地学习获得。第二要解决好专业知识的学习问题。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学前沿进展,结合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第三要解决好能力培养的问题。要按照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解决好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通过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育,把实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最后,要严把毕业出口关,让新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让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杜绝“清考”,推进教考分离,探索实行与其他高校课程联考,严把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关,形成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对平时成绩评定和期末考试命题质量开展专项检查。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学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类环节的规范管理,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选题、开题、答辩、查重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四是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要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要始终把教师是否做到潜心教书育人作为评价教师业绩、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严格落实本科教学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到实处。

5.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

解决好“培养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靠谁培养人”的问题,教师的能力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教师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

一是提升教学能力。继续完善新进教师培训体系,构建骨干教师教学交流体系,促进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发展。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有效增强教师的五大教学能力。把教师发展工作纳入教学单位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设置、评优评先等相关制度中。立项建设10支教学团队,并力争获批5支省级教学团队。根据本科专业和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编入国际化师资群,按照“精准派出、持续培养、定向使用、优先支持”的基本原则和“优先派、保证派、必须派”的分类标准,科学制定国际化师资群教师的选派、培养、使用和支持计划,通过专任教师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养出300名高水平的全英授课教师。

二是提升育人能力。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引导教师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爱为核心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将师爱贯穿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新改造课程内容,开设前沿性、创新性讲座和课程,支持教师将社会服务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6.人才培养质量文化建设工程

人才培养质量仅有刚性的制度约束是不够的,亟需建立健全柔性的质量文化约束,通过文化的功能与力量使人才培养质量从一种被动、外在的规则要求,逐步转化为一种主动、内生的动机需求,唤醒每一个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质量态度和质量道德。

一是本科教学中心文化。本科教学中心文化,意味着给予全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一种对教学工作的根本认同、热情、责任感以及促使他们萌生生生不息的创意,意味着教学中心地位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所有环节以及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思想深处。如学校的一切工作安排应是遵循具有教育规律的校历而不是自然进程的日历,学校的教学和实验等场馆建设应符合“教和学”的需要而不仅是建筑原理,学校的教学经费配置应遵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规律,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均要服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质量标准文化。完善并落实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选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质量标准,制定学生毕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考核标准,形成健全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注重过程管理,彻底解决教学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重形式、轻实质问题。

三是质量监控与保障文化。常态化开展教学秩序专项整顿,坚持问题导向,形成“真、严、实”的作风和纪律。健全涵盖人才培养各要素、全过程的教学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监控。完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编制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教学质量简报和督导简报。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和响应机制,定期督查和考核质量改进情况。

四是激励与约束文化。加大对教学单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效果的考察力度。实施教学单位领导教学工作述职制度,考察人才培养、特色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和各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强化教学单位的质量建设主体意识和责任。

7.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工程

一是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要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学校每两年要召开一次全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研究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教学单位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要经常研究本科教育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单位本科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健全本科教育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各级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检查制度,层层压实育人主体责任。

二是建立本科教育优先投入机制。着重完善教学条件投入和质量工程建设投入的长效稳定机制。首先,大力加强体育教学场馆、美育教学设施和学生活动场所建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其次,以“学”为中心,重构教学环境,新建一批智慧教室,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深度应用于课堂教学。最后,确保本科教学建设投入和增长的底线,从2019年起每年至少投入600万元用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同时每年增长率不低于10%。

三是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同时,主动适应高考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培养、就业与招生计划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引导教师不断强化信息化教学意识,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加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四是完善评价制度。首先,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一票否决制。制定体系化的本科教育教学奖励办法,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力度,重奖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发挥好优秀教师的“头雁领航”效应。第二,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构建学生、校内外同行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机制。第三,完善优秀学生评价和激励体系,积极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的制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荣誉感。

五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与制度建设。第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先配齐配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逐步优化教学秘书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坚持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评先、评优、晋升予以政策支持。第二,完善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建设,校级督导要实现专业全覆盖。第三,优化完全学分制及其配套制度,深化辅修专业制度改革,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回望过去,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本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为本,打造一流本科,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为我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窗口”,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