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7 >>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弘五四精神 扬青春榜样

——走近我校优秀学生

作者:● 本报记者 张晓琳 李燕洁 黎嘉衍 陈凯芬

正在加载...
  • 1/4

  • 2/4

  • 3/4

  • 4/4

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校学子也用他们大好的青春年华谱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故事。为了弘扬五四精神,树立青春榜样,学校先后表彰了2017-2018学年度优秀本科学生,评选了“五四青春榜样”。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群优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他们学习和生活,跟随着他们脚步去了解他们是如何将优秀变为自己的习惯,同时又是如何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王萌:要做,就要做好

荣获校长奖学金的王萌不仅在学业上名列前茅,在社团活动中也不断充实自我,收获满满。在她担任学校新媒体团团长期间,广财大官微连续两年摘得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新媒体影响力一等奖。

“要做,就要做好。” 这是妈妈从小灌输给王萌的做事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认真对待,用心投入。她相信,事在人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认真”这两个字。她时常“三省吾身”——写的东西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花了足够的时间,是否认真思考过,她认为这些比作业本身更重要。她会把自己敲完的通讯稿先放一天,再思考哪里需要补充完善,有没有表述不得当的地方。对于学业论文,从构思到定稿她写了一年,一万多字,改了11版。在她看来,石头需要打磨,人也需要,作业作品更是这样。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得她连续三年获得总绩点专业第1名的好成绩,参与的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获得我校双百工程重点立项,撰写的通讯稿更是获得多个省级奖项。

对于大学生应该如何自我学习,王萌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积累。所谓积累,就是学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累积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思考。在她的宿舍的书桌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便利贴,她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列To do list,把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写在本子上,只要完成了一项,就在任务前面打个勾,就这样坚持到了大四。就读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她,每周还会固定刷6-8档综艺节目以及各类电视剧、电影纪录片,从专业的角度关注人物形象塑造、矛盾冲突点以及构图灯光布景,甚至探究影视是通过什么手法和表现手段去塑造一座城市。

此外,王萌还会定期翻阅专业类的学术期刊。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她遇见了很多会思考的灵魂,发现学者的观点和理论性会比自己先前的思考更立体成型,这对她逻辑思维、行业反应力和敏锐度、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热爱,让王萌坚持刷节目和刷期刊,也从中得到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肖煜鹏:攻书莫畏难,苦战把关过

对于校长奖学金获得者肖煜鹏来说,学术研究是大学生活里的一颗耀眼的星星。最初,肖煜鹏也和许多同学一样,对学术抱着敬畏的态度,觉得学术是极其陌生而又深奥乏味的。大一入学后整整一年,他与学术无甚交集,彼时的他,未曾想过学术研究会成为其大学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肖煜鹏科研道路的起点,是大二在其学业导师刘薇的推动下展开的。他参加了“双百工程”,其主持的“大数据背景下司法拍卖模式的探索”项目获得广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双百工程”学术类重点立项。他的科研之路迈出了很好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的肖煜鹏逐渐摸索出自己进行科研的方法。他认为,把握好国家政策法规的最新动向和学界最新鲜的研究成果很重要,这样才能掌握自身研究课题所处的位置。比如说有些热门课题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经验会比较多,但同样也会有难出新成果的弊端;反之如果是较为冷门的课题,就有很大的空间供自己施展,但却同样也会有缺少参考资料和经验教训的尴尬境地,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了解全局为整个课题研究兜个底,进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此谓之“谋定而后动”,肖煜鹏如是说。

在具体的研究中,肖煜鹏认为,除了延续传统的研究方法外,在“互联网+”作为国家政策推进的大背景下,应当把一些新鲜事物,作为传统研究之余的补充或者辅助,甚至可以大胆上尝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譬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这会为学术科研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说,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关,这时候不要轻易选择放弃或者中断研究,可以寻求指导老师点拨,老师们的建议都是大有裨益的。在他看来,学术要有拼死劲的精神和付出,但研究过程中用巧劲必不可少。

从“双百工程”到“攀登计划”,从省级项目到国家级项目,肖煜鹏同学选择摸索前进,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钻研学术对他来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一个很奇妙的契机让他走进社会科学这个浩瀚无比的世界,并且让他在这个世界里开眼界、长见识,体会学科交叉的妙处,增强阅读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让他能够用更理性的视角、更体系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抱着“极大可能会只有付出而鲜有回报”的心态,肖煜鹏不忘初心,坚定地在追梦的路上砥砺前行。

钟美茹:探寻自我,稳步前行

来自16级金融学五班的钟美茹是学校2018-2019年度“五四青春榜样”学业榜样,她还曾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等荣誉,以及“优秀班干部” “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考虑清楚你以后到底想要什么,走什么样的路。”来自16级金融学五班的钟美茹如是说,也如是做。钟美茹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将近三年,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又坚定。在课余活动及比赛上,凡是自己想要努力争取的,钟美茹都不含糊,基本上都能载誉而归。

事实上,现在作为很多同学学习榜样的钟美茹,曾经也有过一段迷茫期。刚进入大学时,面对着新鲜的事物,面对着每日的信息轰炸,她也曾感到迷惘。幸运的是,她没有就此放弃探寻,而是选择了向师兄师姐们讨教,选择了和朋友一起讨论,慢慢地从迷茫中里走了出来。如今的她,依然清晰的记得班助师兄和她说的一句话:“你要考虑清楚你以后到底想要什么,走什么样的路。”她还说:“我觉得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是看你够不够努力去为之奋斗。我从不怀疑我的人生目标,因为那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有人问钟美茹:“你参加这么多比赛,怎么知道哪些是最适合自己的,不会白用功吗?”对此,钟美茹说:“找准自己想做的事是一条很漫长的路。”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未被量化的“漫长” 而止步了,但钟美茹恰在这漫长之旅中探寻自我。她参加各种比赛活动,认识不同的人,去和他们交流,去向他们学习。同时,她也注重阅读,慢慢挖掘自我,渐渐看清自己想要什么,找准自己的路。找寻自我从来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钟美茹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李明芬:文体两开花,人生不重样

在2015年,年仅17岁的李明芬同学在北京世博园创下了“轮滑连续过20辆汽车最快速度”的吉尼斯记录,同年9月在参加央视节目时,节目视频在腾讯视频网站的点击率高达一千九百万次。不仅如此,她还受邀参加了西班牙的轮滑表演,将当代中国青年有理想、有责任和有担当的一面呈现给西班牙人民。一路走来,高超的极限轮滑运动技术使她盛誉满载,但功成名就的背后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坚忍和勇敢。

李明芬从小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轮滑,长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使得她韧带劳损,即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也没有畏惧,扎扎实实地练好轮滑的基本功。她说:“以前轮滑练习都是很枯燥的,是爸爸鼓励我不断往前走下去的。小时候不懂事,怕累怕苦,还得要爸爸耐心教育。长大以后懂事了,就知道为什么要坚持下去,再苦再累咬咬牙就过了。”如今她每周在运动场刻苦训练的身影成为了广财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习轮滑是快乐的,但也会给身体造成压力。李明芬依靠中医理疗来治愈。在过去的一年里,她秉持着“传承中华文化,中医理疗进大学”的理念,帮助改善了200多位师生的身体状态,并以中医理论“上医治未病”的养生思想引导身边的老师同学拥有更加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学习和轮滑练习之余,李明芬还经常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她现任女子篮球队副队长,与队友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在班级中,身为班干部的她积极承担团组织任务,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老师同学们对她的一致评价。而作为团员,她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获得过“顺德共青团代表”“顺德杰出青年”“优秀共青团团员”等称号。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