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学宗先哲,思接来者,继承和发扬夏、商、周三代文化,成为引导后世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当时和后世,尽管孔子的学说不断受到挑战,面貌不断更新,但是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却从未被动摇。
《汉书》记载“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更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而且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文明进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积极的促进作用。
周、秦以下,伴随中外交往,一个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包括今天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日渐形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这个文化圈的精神核心。在17—18世纪的欧洲,由于传教士带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历史上也形成了长时期的中国文化热,从东方来的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西方新思想结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重要渊源。
当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孔子与儒家文化的影响力也在扩大。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005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看到上述如此辉煌的成绩,也许我们会认为孔子一生顺利,而成为集大成者,但恰恰不是这样,孔子的一生事实上是艰难的,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中年失去工作、晚年丧子,作为普通人所能经历的人生苦难他一样都没有落下。而作为一个思想家和现实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以道自任的道路上,他所经历的苦难,绝粮断炊,甚至面临生死考验,更是常人所不及的。孔子周游列国,拜谒诸侯,却无人用其思想治理国家、整饬人心,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是精神上的孤勇者。虽然如此,孔子尤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依然带领弟子们宣传仁政思想,祈望天下大同、和谐安居、老有依靠、幼有怙恃。在经受人生考验之时,孔子以其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克服困难、坚持理想,他的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上天恩赐,而是在艰难的生活过程中努力坚持的结果。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经历的三个艰难时刻,在这些时刻孔子以道自任,不敢妄死、无畏于死与不弃使命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孔子的选择、孔子的信念,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始终敬仰和不断学习的。
学习孔子的精神,第一是学习他“以道自任,不敢妄死”的责任意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这时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这种以道自任的担当精神,体现了孔子传道于后世的责任意识,这是一种自觉的担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由于这种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才有不敢妄死的意志,才有“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的豪迈。
这种豪迈是一以贯之的,“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宋国司马桓魋想要杀了孔子,弟子们吓得说“赶紧跑路吧”,可是孔子并不害怕,他说“上天既然把传道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孔子完全不把恐吓当回事,不会被恐吓吓倒。我们学习孔子的精神,第二就是学习他这种“以道自任,无畏于死”的英雄气概。薛仁明先生在《孔子随喜》中说:“一个人说再多道理,学问再如何渊博,都可能只是一场虚诳。唯有面临真实生命状况,尤其生死关头这样的灾厄时,他是真是伪,是深是浅,以及他的诸多复杂样貌,才能完全彰显,无所遁形。”这段话高度赞赏了孔子的英雄气概,乃千年后之知音之言。
学习孔子的精神,第三是学习他“以道自任,不弃使命”的历史责任感。《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陈蔡被围”事,陈蔡大夫认为孔子既有用世之能,又对陈蔡了解,如果被楚国所有,则陈蔡必有危险,于是困孔子“於野。(孔子)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他们试图逼迫孔子不受楚聘,直至以死相逼,极其残忍。但是,面对困境,“孔子讲诵弦歌不衰”,这时弟子表现出犹疑:“子路愠见”“子贡色作”,值此艰难时刻,面对诸弟子疑惑,孔子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来教导,并提出君子并不以“人之不我信也”“人之不我行”为标准,而是以“君子能脩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为“志之远也”的标准。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孔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体现出孔子在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抱负的道路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众人皆退我独往”的大无畏精神。孔子是真正的逆行者,孔子的精神启示我们,圣人都有不顺之时,何况我们平凡的人呢?
人生有不顺为正常现象!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创办私学,创造并讲授以“仁”“礼”“中庸”为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与学派。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在什么样艰难的时刻,他都能够坚持理想,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成为士人精神与人格修养的楷模,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孔子以道自任,在人生艰难时刻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天依然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努力践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