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在广州校区图书馆801讲授主题为“信仰、信念、信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政第一课”。
郑贤操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信”的重要讲话展开主题讲授,从“坚守信仰:深刻理解‘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持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坚守信仰部分,郑贤操指出,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奋勇向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代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坚持信念部分,郑贤操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坚定信心部分,郑贤操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先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殷殷嘱托,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圆梦人,与14亿中国人民一道在党的领导下齐步走、加油干,没有迈不过的沟、过不去的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主题讲授结束后,助教将课堂教学带入学生独学、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等阶段。学生结合授课内容,阅读相关材料,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讨论形成共识,9个小组选出代表分别围绕历史自信、投身大湾区建设、年轻人使命担当等关键词作交流发言。郑贤操最后作点评总结,他希望广财学子要立志、立业、立行,做奋进自律广财人。一是要立理想信念之志、爱国报国之志、奋进自律之志,做有梦想的人;二是要立业,要好学不厌、强健体魄、乐观豁达,做有本领的人;三是要立行,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真正努力、调查研究,做有担当的人。最后他号召同学们要把自身的学习与学校事业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今天学校为我“赋能”,明天我为学校“赋能”的信念,以梦为马,奋进自律,不负伟大时代,不负青春韶华,让拼搏奋进之花绽放于广财校园。
3月29日,校长于海峰在广州校区图书馆801讲授主题为“理解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政第一课”。
于海峰从“理解共同富裕的思想构成,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理解共同富裕的战略设计,坚定制度自信”“理解共同富裕的推进措施,坚定道路自信”三个部分展开主题讲授。
于海峰首先从理解共同富裕的思想构成进行破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将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与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相结合,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和小康社会相结合,将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
接着,于海峰从理解共同富裕的战略设计角度,强调要深刻领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三步走”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造的伟大奇迹,坚定制度自信。
在第三部分,于海峰从理解共同富裕的推进措施方面,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新时代党的政策,不断坚定道路自信。
在独学内化和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等关键词展开学习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小组代表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于海峰在总结点评中就同学们的发言一一作了回应,他希望青年学生要内化精神、外化行动,胸怀远大理想,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此次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也是本学期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名师大讲堂第一讲和第二讲,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的广财慕课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上一堂思政课。
继上学期我校进行“名师讲‘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思政“金课”,采取LLD模式的教学改革,即讲座(Lecture)+线上直播(Live)+专题讨论(Discussion)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之后,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加强名师团队、骨干教师和助教团队三支队伍建设,充分融入对分课堂、广财慕课、雨课堂等教学元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别开生面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较好提升了思政课入脑入心的实效,展现出思政教学新生态。
(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