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69 >>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人生一串

——看电影《长沙夜生活》有感

作者:法学院 2022级法学实验区(大湾区法务方向) 袁 倩

《长沙夜生活》描述了长沙一间通宵经营的烧烤大排档包容人世百态,亲情、友情、爱情在此汇聚,共同描绘出属于长沙人的漫漫夜生活。起初我感兴趣的是张婧仪,她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有着大气的面孔和坦率的性格,但能让我下定决心去看这部电影的,却是《长沙夜生活》的第一支预告片。预告片片尾,屏幕出现“领衔主演”时,我以为下一个字幕会是演员的名字,但却看见两个大字生生冒到我眼前,正是“长沙”。五一当天,夜幕刚降临,我满怀期待走进了电影院,开启一场属于我的“夜生活”。看完电影后,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长沙的五光十色,而是那喧嚣热闹、举杯碰盏、油烟四溢的中国夜宵生活。

中国人喜欢夜宵的原因在《长沙夜生活》里可见一斑。主演们之所以最后会聚集在丽姐大排档,都有着各自的前提故事。张婧仪和尹昉饰演一对邂逅于书店的年轻人经过前半夜的夜游长沙,心里的累解决了,便去解决身体上的饿;落魄的脱口秀演员和他的父亲经历了争吵再到和解,最后一同回到曾经看不起却又给予他们无限温暖的丽姐大排档,寻回他们的烟火生活;而两个在游乐场打工的小伙子,大排档对于他们来说,既是排解失意的地方,也是他们在成为长沙人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人们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天后,拖着疲惫或兴奋的肉体,在熙熙攘攘的夜宵摊子里红光满面地推杯换盏、大口吃串,将一天的末尾推至高潮。像手机充满了电,第二天人们又能兴致勃勃地迎接新的跌宕起伏。这便是夜宵的意义,是中国人的独特生活法则。

在我有记忆开始,便知道了夜宵的存在。当然,在粤语的语境里,我们一般叫“宵夜”。可是夜宵是什么时候开始为人们所欢迎的呢?其实夜宵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的坊市终于可以做到通宵达旦,于是卖熟食的摊档便开始出现,也是中国人夜宵的雏形,而走向繁华便是接下来的宋朝。看《东京梦华录》可知,宋朝的夜宵种类繁多,也有娱乐表演助阵,甚至萌生了“外卖上门”。来到现代,夜宵已是随处可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便开始寻找远处的光亮,那里也许是烧烤摊子,也许是粥粉小店,也有可能是广东人爱的糖水小铺。在同一轮月光下,不同年代的人们一起吃着宵夜,倾诉同一种情怀。

宵夜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吃得开心便好。在我小的时候,家附近的夜宵更多是糖水和粥粉,或是海鲜。过去广东人吃夜宵比较清淡,但近年来,烧烤摊子也越来越多,来自不同省份的口味共聚一堂,任君选择。《长沙夜生活》里也是如此,既有全国通吃的烧烤,也有本土特色的臭豆腐、口味虾、猪油拌粉等等。看着大屏幕上丽姐熟练地涮粉拌酱,我在电影院里馋得口水直流。这便是中国夜宵的独特魅力,包罗万有,应有尽有。当然,不好吃的,没有。

片中人吃过三巡,散去了;长沙清晨的雾,也散去了。我从《长沙夜生活》醒来,随着影院的人流朝外走,好巧不巧,远处正有大排档在营业,热火朝天,香气四溢。朋友一歪头,说:“吃点?”我一笑,说:“走!”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