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73 >>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读杨绛先生散文集《我们仨》有感

作者:2023级土地资源管理2班 梁艳欣

“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个客栈”。

三里河是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一家后半生居住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着温暖和爱的地方,这个地方记录了他们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杨绛先生在书里这么描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仨》开篇讲述了杨绛先生老年时做的一个梦——“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杨绛先生与钱锺书先生散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忽然暮色苍茫,钱锺书先生消失不见了。杨绛先生站在荒郊野地里惊慌失措,呼唤爱人却不得回应。而后她从梦中醒来,说与钱锺书先生这事,钱锺书告诉她,“这就是老人常做的梦”。后来杨绛先生又做了很多类似的梦,梦里常常是两个人从一个地方出发,但走着走着就有一个人就不见了,梦中凄凄惶惶,但她有着一个信念——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她的梦境把人深深的吸引,我很轻易就能被带进梦里,若隐若现地感受到杨绛先生的恐惧和惊慌,仿佛能看到小小的人儿在大道上孤独的身影……

1997年,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先于他们病逝,随后的一年,她一生的伴侣钱锺书先生也病逝。接连两年的时间,杨绛先生失去了世界上最爱她的两位亲人,但她鲜少落泪,她说“老人的眼睛是干涸的,只会在心上流泪”。短短的话却直击我的心灵,那时候杨绛先生身处异乡,远离亲戚好友,不难想象她当时有多需要人的安慰,“我们三个失散了……只剩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她不止一次这样描述,“‘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这让我肝肠寸断,在极力克制的表达里,体会到了人生最深的那种悲。

2002年,90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着笔写下这部回忆录,记录三人几十年来相守的人生旅程。书后还有许多他们的回忆:钱瑗女士的画作、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的合照……我想杨绛先生在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心情是开心的,幸得有图片留存,让思念有了归属,“既然我们不能在未来里相遇,那就让我们在回忆里再次重逢”。

说起死亡,杨绛先生一家人是不惧怕的,“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一起过日子。’”这让我想起了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对中国文学史有着无法泯灭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将会一代传一代,他们的名字将会被人们念了一遍又一遍,他们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被我们铭记。

这是幸福的我们仨:感情细腻的、对待妻子和女儿温存体贴的爸爸;善良温柔、宽容敦厚,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了所有的爱的妈妈;还有思维灵活、视野开阔、父母的安慰和骄傲,孝顺父母亲的女儿。杨绛先生在书的最后说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世上最好的归途无异于在家人身边,对于杨绛先生而言是在自己丈夫和女儿身边。时光流转不可捉摸,或许原文是可能,这里使用或许更好在平行时空的某处,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钱瑗女士早已重逢,在那舒适温暖的家里欢声笑语,快快活活一起过日子了。

三人行,三人情,两人的相遇迎来了三人的小家庭。若干年后,杨绛先生亲眼目睹女儿和爱人的离去,世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留活,一个人承载着对两个人的思念,也印证了她的那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