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78 >>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玛丽和马克思》:感谢你成为我的救赎

作者: ● 2023级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全媒体实验区)1班 郑依桐

原来真的有一种感情,能够跨越数万里山河的阻隔,跨越数十年岁月的鸿沟,给对方带来深达灵魂的救赎。

玛丽是一位有着雨后泥潭色眼睛的八岁澳大利亚女孩,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她得到了邮局电话簿的一角,孤独的她带着满肚子奇怪的问题开始往这个不知名的地址写信。而信的另一端是独居在纽约的马克思,四十四岁的他患有焦虑、自闭、暴食和重度肥胖。经过十八个小时的纠结,马克思终于下定决心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小女孩回信。于是,这段长达二十年的友谊就此拉开序幕,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他们谈论笑容。

“笑不起来也没关系,我的嘴巴也很少笑,但并不意味着我的脑子不笑。”玛丽因为脸上经常没有笑容而被老师批评,她回到家向妈妈哭诉,因酗酒而总是浑浑噩噩的妈妈用口红在玛丽的嘴巴上画了一个很大的笑容,却引来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和同学们恶劣的嘲笑。泪如雨下的小女孩选择向她唯一的朋友写信谈论笑容,终于得到了第一份正式、温暖且真诚的安慰。

他们谈论爱情。

“爱人先爱己。”小玛丽对于爱情的问题给马克思带来巨大的困惑和压力,无论他如何分析爱情都无法得到尽如人意的结果,无论他如何感受爱情都无法将之诉诸言表。长期无结果的思索让马克思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他晕倒了,被确诊为“亚斯伯格综合症”,在药山药海里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八个月。出院后,马克思谨慎地审视这段“代价巨大”的友谊,最终还是在长久的犹豫之后选择给与玛丽思索的结果、诚挚的歉意和友情的继续。

他们谈论成长。

“我小时候,我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对成长感到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困惑。成长的意义是什么?成长会带来什么?成长的尽头又是什么?马克思的来信给游荡在名为“成长”迷雾中的小女孩点亮了一盏耀眼如当空之月的明灯,玛丽明白了“做自己”的重要性,也逐渐找到了成长的道路。她变的自信,她变的落落大方,她在学业上取得不菲的成绩,她在精神医学领域取得无可比拟的成就,她成长成小时候不敢想象会成为的优秀的大人。

他们谈论选择。

“我们无法选择自身的缺点,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纳。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我很高兴我选择了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是什么让远隔万里又相差近四十岁光阴的两人选择成为至交好友?或许是极致的孤独,或许是对于友谊的强烈渴望,或许是相同的热爱,但一定是他们毫不吝啬给予对方的直达灵魂深处的救赎。

他们谈论希冀。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道路平平坦坦,还有一些,比如我的,就会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屁股。你的道路就像我的,不过或许没那么多裂缝。但愿,某一天,我们的人行道能够相交,那时我们可以共享一罐炼乳。”怀着见面的希冀,玛丽踏上了寻找马克思的远程,但无常的命运却对她开起巨大的玩笑。当她如约推开马克思的家门时,迎接她的不是老友热情洋溢的笑容,而是马克思安静的睡颜和满屋子关于他们友谊的痕迹。

她最好的、唯一的朋友永远地沉睡在了她如约而至的前一秒。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而失去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心上。我想,这正是他们在默默谈论的主题——失去。

这是一部关于爱、友谊与救赎的电影。玛丽与马克思,两个灵魂在孤独中相遇,成为了彼此的救赎。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一束光能穿透阴霾。或许在看完电影之后,你也会找到你的救赎。它可能来自一个遥远的朋友,也可能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