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79 >>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烧龙

作者:2022级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 创意写作1班 林仪

你有看过夜晚的整片天空被火焰映红的样子吗?

我在乔林的烧龙仪式上看见了这种情景。那火焰明亮而温暖,仿佛能驱散周围人们心中的烦恼和压抑。火光来源于一条条随着锣鼓声舞动的龙。它们似乎从悠远的历史而来,倾听大地的祈愿,为人们送来新一年平安顺遂的祝福。

乔林的人们在每年的大年初十举行烧龙仪式。这个时候,春节热烈的气氛还没有消散,人们趁着年节,纷纷赶到乔林广场巨大的红龙雕塑下面,期待一场盛大庆典的召开。因为人群的涌入,空地的面积开始不断缩小,到最后,人们没有了更多的空隙活动,只好摩肩接踵地站着,就连广场四周居民楼的顶层上,也密密麻麻的坐满了人。人们有的闲聊以打发等待的时间,有的趁人没有变得更多之前急急忙忙地放下了摄像机。

而那座巨大的红龙雕像此时只是静静地立着。它口中衔着龙珠,昂首望着天空,就像底下拥挤着的人群,和它一丝关系也没有一样。

在人们逐渐等得不耐烦时,一声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夜空,使原本喧闹的人们安静了下来。静默了几秒后,一朵烟花在人们头顶炸开,星火像绽开的花瓣一样向四周落下,随即消失在夜色中。这时烧龙仪式的第一个节目开始了。人们的耳朵随即充斥满烟花发射的响声,接着便看到接连不断的烟花铺满了整个天空,烟花笼罩在人们的头顶。一些燃尽的烟灰甚至掉了下来,落入人们正望着天的眼中。节日的热情开始升温起来,人们一边举起手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烟花盛宴,一边用另一只手拍掉自己或他人身上的烟灰。

忽然,一阵震天的锣鼓声取代了烟花的声音。有人高喊道:“他们过来了!”人群立马骚动起来。几位年轻人和一条彩龙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是仪式的核心部分——“烧龙”。此时仍是冬天,他们却赤裸着上身,将上半身涂满了植物油。彩龙的骨架由竹篾扎成,身上扎满了爆竹,乡长点燃了龙身上的火引子,彩龙顿时燃起火焰,爆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人群里爆发出如浪的欢呼声。除第一条彩龙外,另外三条彩龙也先后入场。彩龙由这些年青人托举着,来到红龙雕塑的底下的舞台,开始绕场。几位健儿跟着锣鼓高舞游龙,时而奔跑,时而腾跃,好不快哉。而彩龙身上的火焰随着夜幕渐深,更是火星四射,光芒万丈。同时,正台两旁悬下长达百米的烟花瀑布,此刻也一并点燃。会场中心的夜空顷刻亮如白昼,令观者心神澎湃,这是多么壮阔的一场盛会……

烧龙这一传统古老的习俗,有着悠久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末清初时期,海盗猖獗。乔林乡而作为沿海的乡镇,深受其害。相传有一年,以刘国华为首的贼寇对乔林乡大举进犯,乡亲们逐渐无法抵抗。乔林村若落入这群亡命之徒手中,将遭遇灭顶之灾。在千钧一发之时,有一孩童在大寨上对刘国华喊话,让他们离开乔林乡。刘国华见他尚且年幼,十分不屑。这孩童手持火箭,一箭射中贼寇左右摇摆的黄龙战旗。原来他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林小龙。刘国华见状,连忙撤退。乔林乡的人们认为小龙一箭拯救了乔林村,是吉祥之兆。遂决定用“烧龙”的方式来庆祝家园重获平安,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世事变幻,乔林人 “烧龙”之习俗却一辈辈地延续下来。彩龙也从最初的十米变为了三十米,庇佑着一代代人。我们不得不感叹传承的力量,风俗的传承能给一方水土带来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能塑造一个地方的精神习俗风貌。在神州大地之上,如乔林烧龙一般的传统风俗数不胜数,唯有关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感受到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多样性,才能与华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对话,才能真切体会到作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豪感。

在炫目的红色中,我仿佛跨越了重重历史,看到在上千年岁月中,同样于此舞动着游龙的青年和热切的乡民们。是他们对土地的一片热忱让这片大地生长繁荣。他们满怀的期盼与希冀祝福着乔林的子孙后代,如同烧龙温暖的火焰一般,驱散旧年的寒冷,迎来新年的幸福。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