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81 >>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学科建设道路上的追梦人

作者:采写/本报记者 刘鸿燕

正在加载...
  • 1/5

  • 2/5

  • 3/5

  • 4/5

  • 5/5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推动学科的融合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任何事业的背后都离不开艰辛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本刊记者走近“2024年学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这群追梦人,从他们身上找寻学科建设道路上不为人知的快乐和艰辛,更希望寻找到学科建设工作的文化支撑和经验传承。

在挑战中锻造不凡能力

学科建设涵盖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等多种要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二级单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从院长到主管学科建设工作的副院长、学科秘书、工作人员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经济学院院长聂普焱从事学科建设工作已经近10年,他最关心的是学院的科研数量与质量能否有效支撑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认为,新学科的开疆拓土与传统学科的创新发展是学科建设方面最大的挑战。法学院副院长刘薇更多地思考在“新文科”背景下,面对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加速,新兴学科的层出不穷,如何利用我校的区位优势,发挥财经类高校的特色,实现法学学科的差异化发展。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的副院长杨志强通过多年工作总结了主动谋划的重要性,认为学科建设工作要精准分析学科未来方向并做好规划,要激励师生按照规划中的方向努力、集聚教育和教学、科研和服务、人才和师资、平台和资源等维度的特色成果,这些也正是工作中的压力所在。

而信息学院的容哲作为新入职的博士,从事学科建设工作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经验。尤其在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时,为学习申报书撰写规范和技巧,从无到有地查阅大量申报书材料,完成申报书初稿后反复打磨修改。学校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的高志立老师经常面临的工作难点是,学校与二级单位学科负责人及学科秘书工作条块衔接是否畅通,职能部门关键信息资源是否共享。

也因为这些压力和挑战,从事学科建设工作的这支队伍,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和淬炼。被问及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最重要的能力特质是什么?信息学院的副院长胡苏说,最重要的能力特质有学科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创新思维、跨学科整合、沟通协调能力。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师艾战胜说学科建设工作中,对内要有引导团队不断提升水平的能力,对外要有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黄瑜说,要具备相关学科素养、创新意识、沟通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

积群力所举 汇众智所为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学科建设工作是一个恒常的过程,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上至学校,下至学院每一个团队的戮力同心。

在学院院长和书记带领下,协助组织学科骨干及优秀新博士构成了近10人学科团队。已经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多少次加班到凌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学校申博支撑,硕士点申报调研和撰写,管理科学与工程校内评估,技术经济校内评估,计算机技术专项核验,第五第六轮校级重点学科结项与申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校级团队申报等多项学科攻关工作。

在今年7月31日收到学校发来两个硕士点获批的通知那一刻,想到过去学科申报与建设团队全体不分昼夜,集体拼搏攻关的无数个日夜,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紧接着,学院获批7项国家项目捷报频传,又获批广东省自然科学平台类重点实验室。学院能够有进步和提升,这就是我们继续奋斗的动力。

——信息学院副院长 胡苏

2017年学院开始首次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当时组织材料用了整整大半年时间,最后颗粒无收,感觉十分沮丧,一度很灰心泄气,以为中文学科永远与学位点无缘。可是在领导、同事、学生的鼓励下,我意识到学科建设工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要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决心。

此次申报学位点,申报团队基本全员全程参与,甚至放弃了春节与亲朋好友的团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表格填写,吃住在办公室,老师们一起加班加点,逐字逐句地打磨。在论证过程中,联系了几位校外专家帮忙论证,他们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非常让人感动。当学位点公示了榜上有名时,多年的努力成为了现实,虽是意料之中,仍是万分喜悦。

——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副院长 张琼

学科工作,经常任务重时间紧,我常因团队成员为完成报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而感动。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AAPEQ认证)对会计专业学位点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我校计硕士(MPAcc)学位点从2021年10月开启了认证申请工作。2023年上半年,接到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通知,我校会计硕士(MPAcc)学位点在经过了资格评审、两次认证顾问组专家的辅导后,正式进入在线评审和实地评审阶段,需要系统梳理学位点的建设情况,撰写认证报告。认证报告包含发展战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招生情况、教学安排、管理制度和学生成就7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非常严格、精准的界定和填报要求。由于提交报告的截止日期是9月初,当时学院十几位老师分工合作,利用暑假时间连续奋战梳理认证材料,由于很多数据需要查阅基础档案资料,老师们还得经常回学校加班,非常辛苦!8月底,当1000多页的认证报告初稿完成时,老师们都非常开心和激动,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后续的实地评审中材料工作也得到了认证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一次系统地梳理,也为后续学院的其他学科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材料基础。

——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副院长 杨志强

善弈者谋势 善谋者致远

三年的时间里,学校成功申报两个博士学位点。在很多同行眼里,都是了不起的创举,这大大地鼓舞了学科建设工作队伍的士气。

聂普焱对学科建设工作开展,提出八个字:宏观把握,微观操作。一方面要熟知学科与科研的相关性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需要用评审专家的视角评判学科与科研,做到科研有效支持学科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是细致周到地做好或布局好学科发展需要的每个环节。学科建设既需要科研论文、科研项目、教学成果,也需要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兼具鲜明特色与优势。

袁继红谈到学科建设要发展好,必须具备“三重一大”:“三重”是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研究重大问题、产出重大成果。“一大”是要有大团队意识,学术团队不是小圈子,而是由优秀的领导、学者、同事紧密合作的团队共同体,团队成长需要和谐奋进的大环境。

高志立感触至深的是:“换道超车”的交叉学科新赛道是我校学科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兼学科秘书苏瑞对自己说:“请始终保持一颗创业奋斗的初心,以百折不回的精神面对每一次挑战。”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韦琦与大家共勉:要有爱校爱院爱学科的心、工作时的细心、沟通协调时的耐心、久久为功的恒心,拒绝玻璃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邹芬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才能保持学科的活力和竞争力!

近距离地接触这13位2024年学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感受着这支队伍目标坚定,团结协作,善于整合和利用资源,洞察和适应环境与政策变化,在战略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把握和利用机遇……我们似乎找到了学科建设工作稳中求进,不断取得突破的原因。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在采访中所说,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八字校训是答案,书记校长带领下的奋进自律广财人是答案,秉承改革开放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答案!

任重道远,善谋而动!一直热爱,继续坚持!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