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引领下,我校坚持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需求为导向。作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教务处将以“新财经”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六大举措系统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践行思路与举措
一是数智赋能,构建数智教育新生态。对接广东省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实施《广东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数字化转型“143”行动方案》;推进传统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微专业;构建“AI+GTS”课程体系,建设智慧课程、数字教材;强化教师数字化培训,打造“智能+财经”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广东省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产教融合,锻造实战型人才培养闭环。落实产教融合,建好现代产业学院、科产教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融合机制,鼓励师资双向流动;打造“课堂-企业-课堂”培养模式,培养实战型财经人才,为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根植湾区,培育高端财经政法人才。深化“1+1+N”湾区特色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开设“湾区+”行业课程;通过慕课平台共享课程,打造湾区财经课程虚拟教学团队;打造“湾区财经前沿”智库公众号,组建专业团队推送政策解读与行业洞见,强化人才培养与湾区发展的适配性。
四是思政融通,厚植家国情怀根基。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院-专业-课程-课堂”四维贯通;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及汇编,扩大课程思政示范引领效应;开展课程思政系列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融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
五是科教互促,激活创新内生动力。实施“科研反哺教学”专项行动,建立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认定制度;设立“学术新星培养计划”,构建“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三级培育体系;开展各类专业学术比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六是五育并举,涵养全面发展新人。制定体美劳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竞赛;打造美育精品课程,开展美育系列活动;开设高质量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挑战与对策
一是资金资源短缺。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产教融合深入推进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多渠道筹措资金和资源,如争取政府专项支持、与企业合作共建、引入社会捐赠等,以满足资金需求。
二是产教融合深化的瓶颈。校企目标错位易致合作失衡。需制定相应制度,推动校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双方发展诉求,寻求合作平衡点,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科教融合效能提升的难点。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率低、评价功利化及跨学科协同不足制约创新。需制定相应制度推进科教融合。如鼓励省部级课题配套开发课程、教材、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设立“科教融合贡献奖”提升教学转化;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构建“研-教-创”生态闭环等。
四是五育并举协同的难度。体美劳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难度大,可能会面临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需强化各部门协同配合,明确目标与责任分工,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计划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