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2025年表彰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大会上,共有499名特级教师、1675名南粤优秀教师、170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表彰。我校共有3位老师上榜,其中2人获评“南粤优秀教师”,1人获评“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南粤优秀教师
黄晓凤
个人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广东省特色新型智库广东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应用经济学、国家安全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等,荣获“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百名统计学家”“粤港澳30统计学人”等荣誉称号。
从教30多年,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作为教学改革的践行者,深耕教育一线,以苦干实干创一流,获第九届、第十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作为经济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带领经济学院获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3个硕士授权点、新增数字经济本科专业、支持学校成功获批应用经济学和国家安全学博士学位授权,指导学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奖,培育学生创业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贸易主力军。
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潜心学术科研,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项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后勤学术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的论文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表彰。她以笔为剑,守国安、助发展,撰写的多项咨询报告获中央主要领导人、省委主要领导、省政府主要领导等肯定性批示,并被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采纳,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作出积极贡献。
获奖感言:
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倍感荣幸,更深知这份荣誉的责任和担当。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属于广东财经大学这个优秀的集体,属于每一位信任我的学生。
三十多年前,军校研究生毕业,一身戎装走上三尺讲台,开启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十余载军旅讲台,始终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贯彻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在一次次军号声中,把“严、实、细”的作风融进了血脉中,把“教师”二字刻进了骨子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军人,可谓“桃李列衔,将星闪耀”。
十八年前,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要,转业到了广东财经大学,脱下了军装,却脱不掉“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从部队到地方,从“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教师的责任与军人的血性。在广东财经大学这片热土上,见证了南粤大地的蓬勃发展,亲历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更加坚定了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不再年轻,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从未减退。站在新起点,以荣誉为动力,继续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感谢伟大祖国与人民军队,守护着岁月静好,让我们能安心耕耘于三尺讲台;感谢学校,将一方教室化作吞吐新知的云端;感谢同仁,让独行的路途铺满携手的温暖;感谢学生,你们的每一次期待都让我在热爱中重获青春。
愿我们彼此照亮,互为远岸的灯光;愿三十载后再回:火,未黯淡,仍是闪耀不熄的炽焰。
戴激涛
个人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系主任,广东财经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从教18年来,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作为教学改革的践行者,深耕本科教育一线,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广东省特等奖;主持省和校级教改项目8项,参与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宪法学》,在《法学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5篇。她潜心学术科研,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15项,在《法学》《法律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她重视知行合一,担任广州铁路运输法院特约调解员等,参与省市立法、决策咨询论证10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财经高校法律职业技能大赛、“版辩羊城·权论新篇”等活动并多次获奖。
获奖感言:
“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从教十八年来,我始终坚信,法学教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它更是一种法治思维的培育和法治信仰的塑造。在长期讲授《宪法学》《人权法》等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法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条文的解释和理论的推演,而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理念与社会功能。
我常常自问:如何让抽象的权利观念,内化为学生心中的坚定信念?如何让深邃的法理精神,转化为他们实践中的自觉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动教学创新。通过事例分析、角色模拟、主题辩论、项目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课堂的启发性与参与感,使法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可思可用、可得可行。
同时,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宪法 讲宪法”、法律职业技能大赛、“版辩羊城·权论新篇”等活动,使他们在真实参与中体会法律的力量与温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一批批学生逐渐成长为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怀有法治理想与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此次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对我而言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鞭策。
未来,我将继续坚守教学一线,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建设,加强科研创新,拓展社会服务,以实际行动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尽绵薄之力。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林莉
个人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离退休工作部部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督学。从教35年来,一直奋斗在教育管理第一线,历任政治辅导员、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统筹谋划,勇于开拓创新,注重沟通协调,团队协作意识强,成效显著:1996年,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3年,当选广东省高教系统唯一一名“窗口之星”;2012年,带领所在学院党委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带领学生首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赛金奖及国赛银奖;2012年,入选第一届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2013年,成功引进华南地区第一个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 AD);2015年,引进华南地区第一且唯一一家歌德语言中心;2023年,牵头制定了全省高校首个“权责清单”,大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改革;2023年,牵头撰写《新时代高校人才发展与评价实践工作中改革与创新》,入选全国第一批18个优秀案例;2023年前后,多个案例入选省教育厅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推动人才引进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
获奖感言:
手捧“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激动与感恩之情在心中翻腾。回首四十载,我与广东财经大学同呼吸、共成长。广财,既是我求学问道的母校,也是我不懈奋斗的工作单位。
1986年,我踏上这片热土。彼时的广财还叫广东商学院,它如初升朝阳,充满无限可能;而我,恰似怀揣梦想的种子,渴望在此生根发芽。
1990年毕业留校,我从辅导员的角色开启教师生涯。在会计系,我带领学生创办党刊、化解纠纷、深夜陪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深感责任重大。在学生工作部,面对取消毕业统一分配、亚洲金融风暴等对学生就业的挑战,我有担心但没有退缩,开设“就业市场”,提出“提升就业力”“高质量就业”理念,学生就业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让我明白勇于担当的意义。
后来担任国际学院院长,站在国际化办学新赛道前,我既兴奋又紧张。我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和歌德语言中心。看到招生人数增长、学生升读名校人数翻番,华南地区考生不再为欧标德语考试奔波,让我体会到勇于挑战的意义。
如今,作为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等职,面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复杂繁重,我以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为抓手,构建完整人事人才体系。看到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更合理、凝聚力更强,让我深感勇于付出的意义。
四十年风雨兼程,广财是我成长的摇篮。她给予我知识、机遇和平台,让我从一个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再到如今的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没有母校四十年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样子。
未来,我将带着母校赋予我的力量,带着感恩之心,永葆干事创业的闯劲、迎难而上的拼劲和百折不回的韧劲,为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与广财、与母校,一起奔赴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