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11 >>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支教,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作者: 邓小辉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7月7日,揭西县塔头镇塔头村中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40多名来自广州的大哥哥大姐姐。这是一支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信息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师生组成的“公信之语”三下乡精准扶贫团队。该团队在塔头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支教助学献爱心,智力扶贫瞻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分别在两所学校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支教教学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

支教:收获的是“师生”友谊

“8天的时间你可以走南闯北来一场精致的旅行,而我们选择了走进一个小镇。小镇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舒适,但我们给这个夏天的记忆画上了一百多张城市里看不到的笑脸。”志愿者陈佳新向记者诠释了这次行动的意义。

“你觉得这次支教,教给了学生什么?”采访中,记者问陈佳新。“我们在教学上,设置了英语歌曲教学、英语话剧排演等主体课程;开设了英语场景模拟会话课、英语国家趣闻课、日本文化课、英语趣味一人一句写作课等。”陈佳新说。

“我们走的那天,有好几个小朋友紧紧地围住我们,问我们什么时候会再回来看他们。那时候我们不少同学眼睛都红了。这份友谊是我们双方的收获。”陈佳新补充说。

“我们公共管理学院把这次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支教、调研、‘两学一做’党员学习教育以及助学。我们学习到了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东西,从第一天与孩子们接触到渐渐舍不得离开,那是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最美的回忆。”另一名志愿者叶瑞蓉说。

在为期一周多的支教生活中,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志愿者洪海玲感慨地向记者表示,这几天时间虽然很短,但心中充满了爱。

指导老师

支教调研扎根到群众中去

谈及这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薇薇表示,短暂的8天支教活动,同学们同食宿、同上课、同调研,大家在陌生的环境里培养友情;通过采取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同学们慢慢从大学生转变成中学老师,学会了备课,学会了怎样上好一门课,怎样与学生互动,对于他们本身而言,也体会到了讲台上老师的辛苦,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作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王薇薇强调,大学生支教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能为所去地方带去新的知识文化。尤其是在智力扶贫方面开展的工作探索,支教加调研,两者结合,能认识当下“三下乡”活动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留守儿童暑期上学的安全问题、支教连续性问题、调研成果的转化与作用问题等。

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李昊霖向记者表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积极践行“公立天下,管行人间”理念,我们团队的工作要做到让镇村干部群众满意,让学生满意,给孩子们带去新鲜的课堂知识,开展各种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在调研中,增加彼此的沟通了解,由此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让扎根到群众中去成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落实。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队员们和我都觉得心灵受到震撼,见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李昊霖深有感触。与此同时,在与记者谈到对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感想时,信息学院辅导员薛云峰认为,作为带队的指导老师,我们主要要求大学生多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玩游戏,开展趣味活动,为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带来一些帮助。

在薛云峰看来,支教带来的效果是“双向的”。比如,作为大学生支教老师,在初次面对学生时要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地为学生授课;队员们在调研时首先要注意与村民的沟通,克服因语言不通而造成的隔阂,其次要做好调研前期方案的充分准备。

支教与调研,收获与困难并存,这也是所有团队们一起成长的体验。“这次短期支教,是智力扶贫的开始,也是我们带着志愿服务精神迈向下一个旅程的开始!”薛云峰坚定地说。

特色文化进学校

塔头小学校长吴松山这次见证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变化。“我们学校的师生是第一次接触广财大带给我们的这些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这种文化交流对我们帮助很大,也是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学生们多才多艺,尤其在舞蹈、唱歌方面都很有特色。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们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觉得学习比较枯燥。现在大学生一来,学生学习就活跃起来了。”

6月16日下午,我校扶贫济困动员会上,党委组织部部长谢访春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文件精神,明确了我校定点帮扶揭西县塔头镇塔头村,动员师生员工主动参与扶贫济困工作。对于落实我校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教育扶贫方面,驻塔头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龚义荣指出,本次“三下乡”活动是学校新时期精准扶贫之智力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下来的三年,要充分发挥我校在教育行业的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长效的教育帮扶工作机制。

在7月8日至13日,我校外国语学院扶贫励志党员志愿服务“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塔头中学围绕以趣味英语教学和义务教育调研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塔头中学共有130名中学生报名参加了此次暑期英语趣味训练营。“你们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党员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特色就是大学生老师教我们学校孩子们的英语对话、口语交流、英语歌曲教学等课程。我们学校老师在活动中跟班参与,我们的学生也学得很认真,能和大学生老师进行英语对话。”塔头中学林文若校长表示,这次支教活动,使我们的师生获益匪浅。

智力扶贫作为我校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林文若校长感慨地说,“我们乡村学校有些学生读英语都困难,写作就更不用说了。而这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基本达到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我们确实感觉不错!支教师生给我们传播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乡村学校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乡村孩子的多彩课堂

为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大三志愿者李秋霖和团队们特别安排了手工、绘画、手语、舞蹈、声乐等趣味课程,并通过分组排练节目,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年级的吴玮晴同学对趣味手工课情有独钟,“课堂上志愿者老师的表情很生动,互动多,游戏多,我完全投入进去了”。教趣味手工的是电子商务专业的王妍仪,在这之前就做足了准备,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选择好上课内容。

“设计课程那一刻,一下让我回到了小学时的情景,想想当年自己是小学生的时候,会比较喜欢什么形式的上课方式,什么样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这次她精心设计了与孩子们互动的内容。

望着这群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吴玮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在手工课上折青蛙和蝴蝶,认真跟着做了几遍。“手工课学会了折青蛙和蝴蝶,很好玩”。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吴玮晴便围着王妍仪转。“老师上课好有意思,我喜欢她。”吴玮晴悄悄地和旁边的同学耳语道。

这次活动,10岁的吴浩奇同学终于有了施展记忆才能的好机会。学房地产专业的卓奕颖在体育教学课中,教孩子们玩破冰游戏,善于动脑的吴浩奇第一个举手报名。“我从小就喜欢游戏,我会玩很多的游戏,你们看,我为大家表演扑克牌分组魔术。”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吴浩奇以娴熟的手法迅速把整副相同的牌组成了一组,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掌声。

对于队员们来说,孩子们小小的改变和快乐的学习,就是大家支教的意义。“这些天孩子们在学习上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我们志愿者最大的成就。我们所做的是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志愿者陈佳新深有体会地说。

支教的每一天,孩子们都不会吝啬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会带着好友录过来,请哥哥姐姐在上面签名。志愿者李秋霖常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些日子的点滴。“这几天看到哥哥姐姐陪我们看书,教会我们原来没有学过的很多游戏,看到她们感到很亲切,感觉很像自己的哥哥姐姐。”小女生冰枫腼腆地说道。

在最后一天分别的时候,塔头小学三年级一班吴锐璇小朋友动情地说:“哥哥姐姐,这几天我们很开心,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回来,你们是我见过最漂亮帅气的老师了……长大后我也要去哥哥、姐姐的学校读书。”

塔头村需要你们

从我校开展精准扶贫那天开始,驻点安置、政策宣传、入户调查、贫困户核实、建档立卡、智力扶贫等方面工作便拉开序幕。而“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也使塔头村这片土地正悄然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塔头村的多数成年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挣钱,留下老人和孩子。离学校最远的孩子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赶去学校上学。塔头小学,这是被当地村民誉为塔头的希望。有人说,塔头中学是孩子们的未来,也有人说“三下乡”短期支教根本改变不了什么,真正有意义的是长期支教。在我看来,支教的目标应该是打开孩子们知识的视野,让他们今后即便没有支教队伍的陪伴依旧能够很好地生活学习,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阻挡他们的大山,拥抱大山外的世界。

现在,塔头村的这片土地开始有了支教师生们的身影,还有进驻塔头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身影,他们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与塔头中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交流。他们的身影、目光定格在记者手机中的快闪里,成为乡村学校永久的记忆。

第一批支教团队来了,我们还需要第二批、第三批……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有什么样的打算,只要对支教有热情,对孩子有爱,都欢迎你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不论是几天、一个月还是一年。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偏远山村,有一群孩子正等待着支教师生们教授知识、带去欢笑。如果你愿意,背起你的行囊,一起去为山里的孩子开启智慧之窗吧。

塔头村的人民需要你们!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