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肯定,靠的不仅仅是完善的设施和优雅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一心一意为读者、一心一意干实事的党支部。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强的核心,图书馆才能把硬件优势转化为服务读者的软实力,在师生中形成好口碑。”
——图书馆馆长尹恩山
“我们在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过程中,围绕读者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读者服务,努力实现党建与读者服务同步开展。”
——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吴卫英
近年来,图书馆围绕“服务读者”,加快从单一的图书资料中心向学习中心、知识中心、文化中心转变的步伐,在硬件设施大幅改善的同时,大力打造业务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图书馆工作团队,并以新图书馆开馆为契机,把图书馆变成师生心中的知识殿堂。他们是怎样做到的?是什么力量让图书馆有这样的魅力?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走进图书馆探寻答案。
“不要到会议室了,还是到尹馆长办公室谈吧。那里光线足,暖一点!”来到图书馆办公区,直属党支部书记吴卫英简单的欢迎语让我们从细微处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服务意识。
在吴书记引导下,我们走进了尹恩山馆长的办公室,外面三分之二是办公室的办公场地,里面三分之一是馆长的半开放式办公室。“图书馆的办公室原来都面积较大,前段时间调整办公室,我和吴书记商量觉得用墙隔开费时费钱,不妨与其他同志一起办公,她爽快同意并带头调整。”尹馆长说。“作为支部负责人,支持配合行政做好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多为其他同志着想,才能赢得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也才能发挥党组织的影响力。”吴书记补充道,言语中表露出和谐的党政关系。在二人谈话中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
班子要善于把方向
“以前大家认为图书馆的功能就是图书借还与安静阅读,这是对图书馆的传统认知。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中,体现在服务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中,体现在服务学校的文化传承上。”尹馆长首先从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谈起。
的确,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是学校章程对图书馆功能的基本定位,也是这几年图书馆一直瞄准的建设目标。说到这个定位,还得从几年前图书馆的一次党政联席会谈起。
“现在大家提起图书馆,认为就是一个借阅图书的地方,说起我们的工作,认为就是整理图书。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认识?”会上,馆长尹恩山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别人有这样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对图书馆认知偏差的小问题,里面折射出图书馆不能与时俱进转型发展的大问题,更是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度问题。”讨论中尹恩山馆长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外部认识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必须加以改变。”他铿锵有力地说道。正是这次会议,图书馆班子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我们问起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尹馆长认为,图书馆班子的一大工作重点在于把握工作方向,找出存在问题,然后形成工作思路,解决问题。“作为馆长,就应该主动谋划图书馆的发展,带领图书馆这支队伍不断向前进”。这次会后,图书馆党政班子积极行动,从明确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入手,调研全国高校图书馆,分析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了解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需求,初步确立了图书馆“围绕服务读者,建设成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同时按照新的功能定位积极进行新图书馆的建设。
“新馆配套建设过程中,原设计没有考虑阅览桌通电,也没有无线网全覆盖。我们认为在信息社会,阅览桌不通电和WIFI不覆盖不符合时代要求。在我们的坚持下,最终实现了阅览桌通电和WIFI全馆覆盖,有效满足了师生阅读学习中使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需求。”谈到新馆的建设历程,尹恩山说。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和认可图书馆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的建设定位,图书馆党政班子还积极推动图书馆建设定位进学校章程。“这几年我们按照这个定位加大图书资源建设力度,调整内设机构,创新服务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文化活动,目的就是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从而认可接受我们确定的目标定位。”吴书记介绍说。
2015年,学校章程公布,明确规定图书馆要“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书香广财”文化品牌建设也被学校纳入“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中。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干好工作离不开融洽的关系。在谈到班子关系时,汪倩副馆长一席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尹馆长工作思路开阔,总能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在工作中加以实施。吴书记大力支持尹馆长工作,把好大局。他们的带动和引导,使我们有了做好工作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的党政联席会扩大到部主任,党政主要领导总是让我们多发言,多提工作建议,这样让我们有更多为图书馆发展建言献策的机会。”学科服务部主任李蔚这样评价班子的领导风格。
“只有做到尊重部主任,才能使班子的作用发挥好,也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是尹馆长对部门关系的理解。
好的服务来自于好的团队
好的团队是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在图书馆提到好团队,就不得不说一说学科服务部。
2015年,为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搬迁新馆为契机,图书馆新成立了学科服务部。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学科服务部已在读者中形成了叫得响的好口碑。
“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我校890多篇高水平论文需要查证索引,而且对数据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工作量很大。我们和学科服务部沟通后,他们安排专职学科馆员到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对我校论文被WOS、EI、CNKI 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引用情况进行检索,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核实查询,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确保了科研评价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我们顺利完成一级学科水平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提到图书馆学科服务部的服务,科研处副处长陈红丽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本着‘广泛知道你,首先想到你,方便找到你,高效利用你,满意评价你,更多依赖你’的服务原则,按照‘资源到院部,服务到个人’的嵌入式服务理念,坚持‘服务无大小,工作无常态’的工作态度,主动融入用户,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读者的需求相结合,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服务。”学科服务部李蔚主任介绍说。
2016年,为了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学科服务部更是创新工作方式,走进院部机关,开展读者需求调研,寻找学科服务的突破点。
“送服务上门,深入了解服务需求,把工作做得这么到位,为图书馆的团队点赞。”对于学科服务部开展的读者需求调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贤甲这样评价。
在开展部门走访调研的同时,学科服务部还积极关注学校科研动态,根据教职工科研需求,将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根据读者类别采用单独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不同方式了解读者需求,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
“学科服务部实行专职学科馆员制度,每个学科馆员对口专门学科开展服务。今年3月份,我们全体学科馆员按照对口的学科,走访了全校20多个教学单位和20多个职能部门,宣传推介学科服务工作,得到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李蔚说。
“以前大家觉得图书馆员工作很轻松,是因为不了解我们的工作。拿我们学科服务部来说,一共8个人,要对接全校几十个学科、院部和职能部门,工作任务其实很繁重。加上现在我们开发线上服务, QQ、微信咨询,电话沟通,短信交流等都需要随时回复读者,很多工作都是在8小时以外的工作时间开展的。”“但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为学校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我们是一支党员挑大梁的服务团队。”李蔚自豪地说。
搭好平台让“服务读者”有保障
2016年初,广州校区新图书馆开馆,图书馆硬件设施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何充分发挥先进的硬件设施功能是一个重大课题。
“有了好的硬件设施,必须充分利用。”尹恩山在部门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为了能把新图书馆使用好,搬入新馆以来,图书馆加强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师生知道图书馆有哪些设施、有哪些服务。近年来,图书馆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开通了微博微信平台,读者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便捷及时获取图书馆各类服务信息,检索纸质图书借阅情况,推荐购买图书,查看热门图书、讲座信息、资源公告,极大地方便读者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各类动态。“导师要求阅读的书目很多都是稀缺资源,检索时经常显示被借状态。前些天,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我了解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在一些纸质图书被借空的时候,通过数字图书馆可以及时阅读想读的书刊。多亏了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让我了解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采访中,一位二年级的研究生说。
在加强宣传推介的同时,图书馆还打造不同平台,让新图书馆的先进功能充分发挥。
学习中心是图书馆为服务读者打造的一个创新服务平台。学习中心通过实体学习空间和网上虚拟空间的相互配合,在图书馆组织实施学生学习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小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改变传统、单一的读书学习方式,促进多元化学习。
“利用图书馆各种先进的设备和场地优势,我们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开展创新创业与就业、留学与外语学习、女性修养、论文写作和读者教育等活动,发挥学习中心的助学、导学、促学作用。一年多来已举办各类学习活动300多场,网上关注与实体参与的学生累计达到10万人次。”学习中心负责人蔡红介绍说。
如今走进图书馆学习中心,更多读者会被经典名著导读区、教材循环利用区、专题学习区、展览区、移动学习区和休闲学习区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吸引。
“传统的图书馆给人的印象是安静读书。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学习是一种传统的主流学习模式,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交流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交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主流的学习模式,为此我们在新书馆七、八楼开设研讨室和专题学习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进行联系、交流、分享。”尹恩山说。
搬入新馆以来,图书馆还结合信息化社会发展和读者数字化学习需求的实际,开展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如今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手机图书馆、校外访问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实现个性化阅读和移动阅读。
细化服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按照“更加便利读者,更好满足读者需要”的工作目标,图书馆建立完善了读者需求回应机制。从2013年开始,图书馆就设立了“馆长接待日”,让馆长直面读者,获取一手信息,了解读者心声。此外,还采取公开馆长邮箱、网上答疑等形式,拆除与读者之间的“玻璃门”,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读者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这是图书馆直属党支部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形式。自2014年开始,报刊部为暑假留校考试复习学生全程开放阅览室,每年暑假接待进入阅览室学习的学生约2万人次,广受师生好评。2016年,应广大读者要求,图书馆延长了开馆时间,进一步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
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是图书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又一重要举措。馆党支部通过支部学习、党小组讨论,教育引导党员馆员投身志愿服务,进而带动和影响其他馆员参加志愿者服务。2015年在新图书馆搬馆过程中,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全体图书馆员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不怕热、不怕累、不怕脏,完成了本部图书馆130万余册纸质图书的分类、筛选、更新磁条和条码、更改系统典藏信息等工作。
在年轻馆员培养方面,实施“以研代训、以干代训”的馆员培养机制。鼓励年轻馆员参与新馆建设和服务创新,通过学习中心项目的研究和建设,促进年轻馆员迅速成长。
据了解,2016年,图书馆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教材循环利用助学服务”、“学习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奖。
如今,图书馆在党支部和党政班子的带领下,正在全力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新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读者服务,加快推进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建设,彰显图书馆在催生知识创新、促进学术交流、辅助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图书馆的未来,我们满怀期待!
图书馆直属党支部基本情况:图书馆直属党支部建有党小组3个,共有党员29名,占图书馆员工总数的58%。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占党员总数51.7%。2012年以来,图书馆获评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共6人,全部是党员;考核优秀共26人,其中党员19人,占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