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17 >>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校长于海峰谈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形势


本报讯(记者陈晓莹) 3月30日下午,校长于海峰在综合楼104给2015级视觉传达设计1、2班以及产品设计1、2班学生讲授题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与中央政策取向”的思政“第一课”。

于海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导入,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稳中向好的总体经济形势以及中央经济政策取向三方面内容,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于海峰首先阐述了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征,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他以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等事例阐析近30年来我国经济面临困境时所采取的政策以及总体发展态势,指出“创新驱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稳中向好的总体经济形势”,于海峰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我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经济运行、就业增长超出预期、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等事实支撑,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建设来之不易的成就,同时指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展望是稳中向好。他阐述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并对经济增速将继续探底、物价水平增速将有所上升、经济系统性风险上升等一些潜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剖析。

关于“中央经济政策取向”,于海峰向同学们介绍了“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内涵,指出我国经济将稳字当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引领全球化。他说,我们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将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于海峰希望,同学们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多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