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1 >>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立德树人 把师德刻入师生心中

——在广东财经大学2018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摘录)

(2018年9月10日)

作者:● 校党委书记 黄晓波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年教育部把教师节的主题定为“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借此机会,我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实际,就教师成长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以德立身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师德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作为一名教师,唯有不断提升个人的师德素质,以德立身,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锻造师德之魂。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自觉扛起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业,始终把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做有教育情怀、有理想追求的精神文化传播者。

二要努力涵养品格,深扎师德之根。“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涵养优秀的品行,既能增加人生的厚度,也能在学生、家长的满意中收获“而今而后,庶己无愧”的坦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广大教师涵养优秀品格的重要力量源泉。“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理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为我们广大教师涵养品格、立德树人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的担当和奉献,守好三尺讲台,实现立德树人的崇高人生目标。

三要践行爱生敬业,筑牢师德之基。以生为本,以教为任是师德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恪尽职守、热爱教育,做到仁而爱人,关心学生;要把“最大的爱”留在“三尺讲台”,把“最真的情”撒在“半亩方田”;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断激发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可以“亲其师,信其道”,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我们要挚爱广财,以主人翁意识,坚守共同的价值追求,荣辱与共,共建共享,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事业,共同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以德立学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完成这个使命,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德立学,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传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注重传授学生“立世之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用自己广博的见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好书,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既要能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样的宏观问题,也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好坏、什么是荣辱、什么是爱恨”这样的微观问题。知识不断更新,而师者的使命却亘古未变。身为老师,我们都要能做面向学生的学术对话者,做引导学生做人的谆谆善导者,把教书和育人的职责融入血液、写进生命。

二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于无形,指导学生于长远。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是一名教师的应尽职责。我们都要恪守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时刻传递正能量,并把这种态度和正能量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实现全面发展。唯有这样,才能完成好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言传和身教的统一。

三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求学问道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要求。我们既要潜心问道,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抗得住打击,守得住初心,瞄准专业、学科的前沿问题,积极探索,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命题,努力攀登科研高峰,彰显学问价值;也要立足广财、广东和国家的实际,关注社会需求,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相统一,解决学校教学、科研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坚决摒弃“为实现个人利益,大我必须迁就小我的心态”。

四要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学术自由是每一所大学孜孜以求并赖以立足的最为宝贵的根基,是科学文化繁荣的必要前提。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倡导学术自由,并不代表着可以放任自流。学术自由需要学术规范的约束,学术成就需要学术规范去评定,我们要正确理解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这也是对教师学术活动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我们要始终恪守学术规范,切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要始终准确认知学科、专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握好边界和度,避免在教学科研中出现意识形态问题。

三、以德施教 高度重视本科教育

今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做好本科教育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都要把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一要回归常识。要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合理“增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二要回归本分。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关系,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要热爱本科教学、重视本科教学,树立“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潜心教书育人。

三要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要回归梦想。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倾力实现教育强国梦。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自觉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为学莫重于尊师。“师道”的光辉,源自于教师自我的坚守,更离不开外部的关怀和支持。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教师评价、薪酬绩效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激发教师活力;将进一步关心关注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文化生活、实际困难,真正为大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适于完善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有光荣感、有尊严感,使广财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事业乐土。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矢志不渝,带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带着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之心,带着对真理学术的探索之心,为强特色、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写好广财“奋进之笔”;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两个重要窗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再次向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