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1 >>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执着追求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爱

——在广东财经大学2018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2018年9月10日)

作者:● 会计学院 王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学校安排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有些惶恐,因为无论教学还是科研方面,在座的大多都是我的前辈和榜样,而今年43岁的我,从教才四年。

2014年9月10日,即四年前的今天,39岁的我来到广财报到,成为一名新老师。此前,我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有较丰富的从业经验,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薪酬和职位都处于中上水平。而到学校,自己还是需要拿教师资格证的新老师,一切从零开始。转行的十字路上,我多次问自己,这个选择对吗?深思熟虑后,我还是决定到高校,扎根广财大,这源于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以及攻读博士写文章的一点小自信。

从教四年来,我全身心投入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搞科研和海外研修的体会吧。我们都知道,评职称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文章、二是课题。写文章有点小感觉和小自信,但申报课题却让我十分沮丧。已经年满四十的我,与所有的青年项目无缘,只能申报面上项目、一般项目。而申报面上项目、一般项目的学者,基本都是主持完成过青年项目的人,而之前我连课题申报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在申报人学术基础这栏,更是一片苍白。怎么办?没有退路,只能沉下心来尽力去写,不断申报不断总结。2015年,我申报的课题几乎全军覆没,只获得一个厅级课题。经过一年的尝试探索与付出后,2016年终于有了些收获,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还有一个部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那时,我深刻地感悟到,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执着追求,是可以实现梦想的。

2016年,我41岁,由于学校要求老师须具备海外研修经历,从未出过国的我,又一次接受挑战。2016年8月,第一次坐了8个小时的长途飞机,来到澳大利亚珀斯西澳大学研修。到了珀斯,我才发现,别人听不懂我说的英语,我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那种尴尬和对环境、对当地生活习惯的陌生,让我备受打击。怎么办?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我尝试一句一句慢慢说,尽量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坚持参加每周的学术论坛,在论坛上勇敢发言与提问。最后,我成功找到我的合作者George Shan 教授,并与他开展深入合作,我们一起联合申请了澳大利亚的国家课题和我国的一些省厅级课题,精心合作完成了几篇论文。论文被多个高层次的国际会议接受,其中一篇论文在SSCI一区期刊《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外审。我们俩也联合在西澳大学和我们学校为研究生授课,目前正在合作撰写全英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澳洲西澳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和南澳大学三所名校成功举办了学术讲座。当时决定是否受邀开讲座时我非常犹豫,因为我听过外国名校的讲座,从讲座开始就有人不断问问题,讲的人一边讲一边答,直到最后。我害怕别人提问,主要是怕没听懂别人问什么,语言是一道必须逾越的屏障!再三考虑后,我最终决定举办,而且一定要讲好。支撑我开讲座的是那份责任和信念:第一,我是中国人,我讲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我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第二,我是广财人,我要让澳洲的大学出现更多广财人的声音。第三,我们学校在西澳大学还有2+2的学生,我要做孩子们的榜样。当然,准备的过程十分艰辛。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先生。我在澳洲,他在中国,讲座前一个月我们每天微信视频一小时,我负责讲,他负责提问,就这样,我不断试讲,他不厌其烦地提问,我们一起总结。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我的几场讲座都获得了成功。

四年的教师生涯,酸甜苦辣都有,我也慢慢得到了成长,去年底,学校还聘我为“南岭学者”。在这四年里,学校领导、会计学院的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还有许多好同事,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鼓励、指导、帮助,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祝大家教师节快乐!祝学校早日申博成功更上层楼!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