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千灯湖论道大湾区

2017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昨南海举行

2017-11-23 15:51:27

昨天,“世界湾区,全球对话”2017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下称“论坛”)在广东金融高新区举行。作为南海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论坛迎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omas J. Sargent、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Giles W. Chance、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艾丁大学经济学教授Sedat Aybar、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国际商务系副主任Francesco Ciabuschi、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等一众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主题发表精彩观点,现场思维碰撞不断。

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和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员会指导,广东财经大学主办,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和广东区域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承办。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佛山市市长朱伟、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省一行三局领导等出席会议。世界研究湾区经济的国内外学术专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全省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及中外媒体约400人参加了活动。

文/邓柱峰、林琪瑜、陈敏仪  图/戴嘉信

现场: 专家思想大碰撞

国内专家——大湾区要“超车” 创新是最大“引擎”

陈云贤:拉开新格局 找准新引擎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陈云贤博士还做了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格局、新引擎”演讲。

他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回归到基本的要素,做好格局。“因为广东离香港、澳门很近,必须提前建立自贸区,才能够帮我们连接香港和澳门。”在此之后,我们可以分五步走,打开新的格局。

首先要做一个总体的规划;第二是让具体的功能城市明确互补;第三是考虑三地之间的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交通、海港、空港以及各种轻轨交通,这是硬件。同时还有软件的互联互通;第四是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不仅仅是服务贸易,也应该服务于一些实体经济;最后,要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比如旅游业、卫生、教育、文化、监管等。

至于建构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陈云贤认为首先是基础设施投资。“我们要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还有一些相关项目。”另外,他认为新发展引擎也来源于第二大动力——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实体机构和组织创新,同时还有理念上创新。要有安全、稳定的秩序规则,促进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裴长洪:要率先建成创新型经济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分享了自己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匹配,率先建成创新型经济区。

他说,创新型经济区应该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领先发展。就此,从粤港澳大湾区对比国际一流湾区,肯定还有一些差距。“但从未来趋势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会不断增长。国际组织预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经接近纽约湾区,以目前快速增长速度,有望在五年内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从综合上赶上去,需要做好创新引领的工作。比如说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改造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另外,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也需要突破。

除此,他还专门提出要在高速运输技术方面继续创新,包括城市地铁、城市轻轨、高铁,还有航空运输。这些技术的运用以及它广泛普及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和城市群,把城市集聚功能提升到空前水平,特别是把城市功能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改变了城市化内涵和条件。

“将来粤港澳湾区都能被高速运输技术广泛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在一个城市工作,但未必在一个城市生活,因为在城市群的交通十分便利。”

国际视野——诺奖得主、美国教授眼中的大湾区经济

Sargent:现场分享“计划”与“市场”

昨天的与会嘉宾,至受瞩目的无疑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Thomas J.Sargent,他的主题发言没有专门谈大湾区经济的方法论问题,而是从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促进湾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观点。

他专门拿出我们中国人在教科书上早已多次讨论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做了他个人的研究分享。他说,经济学无处不在,很多比较古典的经济学观点也无处不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把西方的经济学引入到中国,其实我觉得这不对,因为西方的经济学反倒是建立在中国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

他表示,一直以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两个对立的经济视角,但他认为两者有共同的理论知识基础,就像双胞胎一样。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就是“生产”和“分配”两点。他认同马克思的观点,生产上“各尽所能”,分配上“按需分配”。

“但当中有个关键的问题,谁来决定投入的分配以及产出的分配,这是经济学在不同层面的终极性问题。”他认为,正因如此,世界经济才能入今天般丰富多彩,每个国家都在具体的做法。

Chance:珠三角城市化让人叹为观止

来自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Chance教授,是英国益华证券创始人,也是《经济周刊》,《金融时报》(中文版),《中国日报》重要撰稿人,长期专注于中国市场投资服务。在论坛上,他带来主题为“建设未来”的精彩报告。

他说,多年前曾到过珠三角的深圳、佛山,当时深圳、佛山都是非常小的城市,甚至只是一个小渔村,但现在深圳、佛山都变成了大城市。“对我来说是叹为观止的,我相信正是有了这些城市的发展,中国的GDP才能够世界第二。”

他说,1988年首次到中国,当时中国大部分都是农业,有很多人住在农村,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惊人。“我相信在接下来10年当中,城市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到2050年,城市化比率会越来越大。”他说,城市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于珠三角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因为珠三角将成为世界至重要的世界集群中心。从珠三角的基本信息看,人口总量比法国或英国都要多,珠三角已经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他认为珠三角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香港是至富裕的城市,在珠三角一些地区相对要差一点。另外珠三角也缺少重要的科研机构,在美国有非常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还有加州理工学院,中国北方有清华,“我们需要科研机构引导当地机构进一步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科学家还有创新研究者来到珠三角,催生更多创新的理念,让珠三角地区真正成为世界的领导区域。”

佛山举措:

着重同城优势  加强佛港合作 对接广深走廊

作为东道主,佛山市长朱伟也在大会上热情致辞。他说,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与广州一起构成广佛经济圈,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组成部分。“佛山是珠三角经贸中心和交通枢纽,2016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30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0.74亿元,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他说,佛山要积极把握大湾区的机遇,深度融入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提升开放引领,创新开放驱动水平。随后,他提出了佛山在大湾区战略下,下一步的做法。

“佛山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着重突出广佛同城优势,打造核心增长极,突出区位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发展新引擎;二是着重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面向全球配置资源,重点推进两岸离岸合作、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等项目;三是着重对接广州和深圳科技走廊,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广州、深圳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对接,规划建设高端创新经济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主动承接广深创新效应。”

后记:

广东金融高新区今年已迎多场资本界盛会

在论坛召开的一周前,源自深圳的第三届中国并购高峰论坛刚刚结束。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的金融机构及上市企业代表聚集金融高新区,纵论并购发展趋势。事实上,今年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已接连举行多场重磅活动。

3月,汇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资本市场大会举行;7月,佛山首个以金融集聚为特色的千灯湖创投小镇规划出炉,甫一亮相即吸引了粤科金融、深创投、IDG资本等一批知名创投机构落户;此外,“金洽会”连续举办8年,已成为私募股权机构的一场盛会。

据介绍,自2007年成立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就和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目前,仅友邦保险、汇丰、毕马威三家企业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从业人员就已近万。2015年,南海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和三山新城“一区双核”打造“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并成为广东省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共引进项目358个,总投资额超671亿元,其中私募创投项目195个,募集资金规模超337亿元,吸引金融白领人才数量达5万人。

(《广州日报》2017年11月22日报道,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7-11/22/content_32_3.htm?v=08)

摄影:戴嘉信
作者/通讯员:邓柱峰 林琪瑜 陈敏仪 | 来源:广州日报 | 编辑:温倬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