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去去,千里烟波

2018-06-12 15:29:37
文艺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这是金代一个并不为人所知的诗人李汾写下的诗句。他笔下所描述的,是一个帝都,也是一个书画之都。东京汴梁城,河南开封。而那里,也是我的家。

这座古城历八朝,四千年建城史。而最让人铭记的,是北宋。公元960年正月,后周都点检赵匡胤发动政变,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建立了北宋政权,史称“陈桥兵变”,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大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漆侠曾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身为一个开封娃儿,从小便被教以“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等诗句。这座城市,也造就过一批又一批诗人。提起北宋诗词,怕是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背出一两句。唐宋八大家,北宋就独占了六位。论豪放,有苏东坡、辛弃疾;论婉约,有李清照、柳三变、秦观等;当然,还有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晏殊等等。

开封是一座与诗有缘的城市,春秋中期成书的《诗经》,共305篇,被誉为“诗三百”。而在《诗经》的305首诗里,属于开封属地新郑的《郑风》就占了21首。著名的诗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是《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开封属地尉氏人,他的墓在尉氏县小陈乡境内。阮籍的诗作有咏开封之作:“昔余游大梁,登于黄华颠。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幽荒邈悠悠,凄怆怀所怜……”开封是一座与画有缘的城市,它造就过一批又一批画家。“苏黄米蔡”(指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组合写出来倒觉得些许奇怪,读起来却早已烂熟于心。提起北宋书法,不得不说米芾。在开封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八角十三层的开宝寺塔,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它建立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米芾挥毫赐字:“天下第一塔”。记得在我初学书法的小学时代,一个老大爷在每一个礼拜六的下午,扇着一个大蒲扇子,对我们说:“米芾!就是个疯子,它怎么能成北宋第一画家呢!不喝酒不写字,喝了酒字写出来都是起飞的……”今年有幸在上海博物馆得以一览米芾大作,果不其然!忽而想起童年旧事顿时一种莫名情愫涌上心头。

此生开封给予我的,不止年少的诗书画启蒙,怕是还有这辈子都磨灭不掉的文化自信。离家后,每年拥抱她的日子就愈来愈少。漫步于开封市井街头,昔日繁华荡然无存。登临远目,包公湖和龙亭湖的一池湖水,仿若静候千年。家门口的大相国寺,至今还承载着无数开封人的祈福寄托。家后的开封城墙古朴敦厚,如一位耄耋老人守候着子女归家。依张择端笔下大作仿建的清明上河园,每个清晨都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一日梦回画卷”。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苏金伞曾在作品中这么写道:“我要到开封寻找我的童年、我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血液的浓度、大脑的容积,都是开封给我完成的。开封的哪一条大街,我没走过千万遍?”开封也是我的童年。我的牙牙学语,我饮过的黄河水,我吃过的小笼包子,我奔跑过的胡同,我在宣纸上画过的开封菊花,我静默溜达过的河南大学,都在诉说着一段怎样的过往?

如若北宋文人穿越而来,我定要扮作男装拜在东坡门下,哪怕历经“黄州惠州儋州”之难又有何妨?

如若我从北宋走来,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通讯员:15级 广播电视编导 王萌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