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商将成立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关注研究微金融产业方面为全国首家

2012-12-10 14:44:3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做好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广东商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在《中国科学》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在《哲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近年来呈快速增长的势头。近五年来,共有2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12年,该校国家级项目立项数较“十一五”时期之初增长了5倍,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跃居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三名、广东省高校第二名。

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院校,广东商学院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聚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从校政、校企、校所多方位合作入手,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走出了一条特色科研道路。

●南方日报记者赖竞超实习生吴天仪通讯员杨立明

校政校所校企合作多管齐下

今年3月,我国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该计划要求高校通过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

笔者了解到,仅在今年10、11月,广东商学院就分别与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共同搭建了协同创新平台。其中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的“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紧密结合了广州市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领域。

广东商学院科研处处长傅道忠告诉笔者,在协同创新工作上,广东商学院依托本校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对研究优势,以大中型骨干企业需求为导向,主要组织校内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为企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后一个月左右,广东商学院又与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联合成立了全国首家政校合作的纳税服务研究中心。全程参与中心筹建的广东商学院财税学院院长姚凤民表示,广东省纳税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仍需加大力度,由过去的管理型税务向服务型税务转变。

微金融企业主动求协同创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因“相中”广东商学院的独特科研优势而抛出“橄榄枝”,同时,该校在科研路上也紧紧地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指路灯。

根据学校透露的最新消息,本月末,广东商学院将与上海证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深圳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校企合作的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商学院证大微金融学院”,该机构将是我国第一家关注研究微金融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微小企业数量多,它们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与大企业比难度很大,而能够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此时就能为微小企业提供重要帮助。因此在我省,微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很好,潜力很足。”邹新月告诉笔者。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圳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面临人才缺口,不久前主动找上广东商学院求助,学校与企业一拍即合。

除此之外,广东商学院积极参与广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和实践,助力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法治广东建设、幸福广东建设,是在省内较有影响的研究领域。“可能有些重点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并不愿意下基层搞科研,但我们的教授亲自带着学生到镇上、到乡村去苦守做研究。”傅道忠说。

青年教师获肯定可直升教授

傅道忠告诉笔者,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广东商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科学》上各发表了学术论文两篇。而这四篇论文中有两篇出自80后教师之手。

人才是科研的核心要素。为了推动科研发展,为教学提供雄厚的支撑,广东商学院在人事制度上勇于突破,实施和启动南岭学者特聘岗位计划和“卓越青年教师”计划。今年初,正式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南岭学者,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引进3-5名成果突出、具有较高学术知名度和学术号召力、能带领团队进行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领军人才,带领相关学科进入省级、国家级先进行列。

笔者从广东商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庞老师口中得知,所谓“卓越青年教师”计划,就是打破论资排辈的不科学传统,教师不讲资历,不讲职称,只要取得重大学术成果,就可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由校长直接聘为教授。受益于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45岁以下教师占了80%。傅道忠还介绍,目前在专职科研人员和专任教师中,近20%大约500人具有正高职称,拥有博士学位的有383人,达到了1/3。

(《南方日报》2012年12月10日报道)

作者/通讯员:南方日报 | 来源:暂无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