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永不朽

2021-10-28 15:57:27

如果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我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想用花来形容。栽种它的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四年。在这四年里,我要寻找到最优质的水源来浇灌它。那到底是什么花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枝是语言,一枝是文学。

语言带我认识从未认知的领域。

不管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还是语言学,与所认知感性的文字不同,它充满了理性。当语言结构、语法知识一一分析,一句复杂的话或者一段复杂的文字,就像照了X光一样清晰可见。当了解了“眼睛进沙子了”和“沙子进眼睛了”这两种表达上的区别时,我惊叹于人类语言的奇妙。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如何发音?属于什么语言现象?如何描述和解释?一点一滴无不激发我对它的探索,像孩童在新世界的门口窥探,试图推开这扇厚重的大门。从远古的仓颉造字开始,美丽的汉字就以它独特的姿态出现。一个个的汉字构成了我们的语言,记录了我们的文化。

仓颉不老,中文不老!

人类斟酌话语,犹豫不决。语言经大脑思考,才小心翼翼吐出嘴角。它有它独特的风骨和故事。风骨隐含在起承转合,故事埋藏在字里行间。点横撇捺蕴风骨,笔墨纸砚皆乾坤。语言背后风月无边,华夏文明光辉灿烂。大国气象纵横九万里,先人遗泽绵延五千年。

文学带我领略大千世界。

我热衷于读一切文学作品,看李白狂傲地说“我辈岂是蓬蒿人”,感受“太白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会惊叹于这恢宏气度;看李银河时隔多年给王小波回信的视频,听“我爱过你,我仍然爱着你”,想起诗句“静止多年的水,轻轻晃动成冰”,会突然间鼻酸感伤;看追风筝的哈桑蓦然转身对阿米尔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文学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感性抒发,是“温一壶月光下酒,煮一缕清风饮茶”的清净闲适,也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它直抵人心,有贝加尔湖的温柔,有剑指世界的胆魄,也有陈说利弊、纠正是非的锋芒。它改变着个人也塑造着世界。还记得读到“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时的感动,感谢生生不息的浪漫让我一想到这些画面就觉得人世间无限美好!

文学不死,浪漫不死!

文字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载体。我永远认同那句“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的艺术表达”,无论是《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情意,还是《荷马史诗》“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的哲思,都是源自心底最真实的感动。

中文世界里的所有生气,媲美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汉语言文学专业绝不仅仅是语言学,也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从中窥探到的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

我相信文以载道,文骨载风仪。

遥想那江枫草泽边手捧香草心怀美人的身影,孤傲天真,离群悯人;滕王阁上赞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少年,少年意气,心高气傲;长安市上三分明月七分醉意的贬谪仙人,枕着山河,傲岸不羁。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路上,总有人看见月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多么秉性纯良,魂洁骨清!我读泰戈尔,读朱自清,读纪伯伦。看生的夏花、死的秋叶,踱步过荷塘,望谁的人生离场?

我永远沉溺在这样的世界里。

现在大二的我仍然可以在下午没课的时候买上一杯珍珠奶茶,拐个弯去图书馆,找个有太阳的位置,捧着自己喜欢的书,晒着秋日阳光,喝着香甜奶茶,做最虔诚的读者。在书的海洋中经历别样的人生,体验别样的情仇,感受笔尖迸发的力量。

不知道两年后的我会在哪里,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大概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如此悠闲的时光。或许忙着升学,或许忙着就业,迟早要在现实的洪流中裹足前行。中文在所有人的眼中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大富大贵的行业。现着写下这些文字的女孩到那个时候可能已经面目全非。我什么都不能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无论什么时候,这个女孩心中都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夏花。

我希望,在大学四年,我能拥抱到属于自己的萤烛之光,能在深邃的宇宙中做自己的星辰,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挣脱平庸。读更多的书,写更美的文字,见证花开的过程,成为内心富足的人。对于我来说,每一个故事、每一本小说、每一首诗歌、每一部戏剧、每一条生命我都心存敬畏。感谢语言、感谢文字、感谢文学带我感知世界、感知社会、感知人生!

请让我大声地说出来:中-文-永-不-朽!

 

(本文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Ⅱ》的教学成果之一,指导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万静) 

作者/通讯员:朱佩华 | 来源: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