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广财大学子三下乡:“英”姿飒爽,发扬创新

2022-08-10 11:14:42

一群手持红白短棒、脸化彩色妆容、头戴发冠、作梁山好汉打扮的年轻人,在鼓点声和吆喝声中,将短木棒来回对击,强烈的节奏感豪迈威武,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这种刚劲雄浑、豪迈奔放的舞蹈形式,便是英歌舞。

英歌舞是在潮汕大地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舞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不畏困难、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英歌舞作为生根于乡村的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英歌舞者的身影越来越活跃。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髓,7月17-24日,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英”勇无畏队前往惠来县、普宁市和汕头市三地进行调研英歌舞发展现状,希望以此探索以英歌舞文化为发展引擎、助力惠来县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探访两地文化馆

一览潮汕英歌舞

7月17日,“英”勇无畏实践团来到汕头市文化馆进行访谈调研,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得知,现今英歌舞已经作为一种舞蹈元素融入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当中,这种新颖的推广方式既能帮助中小学生锻炼身体,又有助于传承潮汕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对英歌舞表演带来了不小影响。

7月22日,“英”勇无畏实践团来到了普宁市文化馆,该馆位于普宁市流沙镇赤华路,主要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研究。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参观了英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馆内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英歌人物十分逼真,连手上青筋都依稀可见。

据该馆负责人介绍,普宁英歌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时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同时在节假日,当地的英歌队也会到此进行表演。“英歌队的发展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传承人的培养和队伍日常训练演出等的费用,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十分重要。”该馆负责人表示。

对话新兴传承人

见证英歌传承发展

7月23日,实践团来到了普宁市富美村探访当地青年英歌队。刚到达时,英歌队的队员们正为英歌舞表演化妆,“我们都是因为兴趣爱好加入的,希望能把英歌发扬光大,走向更大的舞台。”受访的队员说道。实践团了解到,英歌队队伍近年来人数不断增加、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也有进行一些英歌样式的创新,招式动作之类都会进行改变创新,不变的可能只有我们的初心吧。”谈到这里,队员与调查团成员都会心一笑。

同时,实践团从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英歌队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主要为招生困难,每年队伍都会面向学校与社会进行招生宣传,但近几年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潮汕地区的新生儿变少,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英歌队的招生难度变大。此外,受疫情影响,队伍表演由疫情前每年几十场缩减为现在十几场,就连潮汕地区每年必备的过年游行表演也取消了。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继续努力把英歌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了解潮汕的非遗文化。”谈到今后富美英歌队的发展计划时,队伍负责人如是说。

穿梭惠来乡道间

寻找英歌文化脉络

调研的最后一天,7月24日,实践团来到惠来县,对两位惠来英歌舞队队员进行采访。

“惠来县与汕头、普宁两地的英歌舞发展差别应该是在规模和宣传上吧,而且感觉惠来县英歌舞的知名度也不如汕头和普宁。”两位队员感慨道,疫情对英歌舞发展冲击很大,英歌舞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队伍无法维系下去只能被迫解散。

“感觉很沮丧,毕竟英歌舞是很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作为传统文化就这么淡出视线很可惜。”谈及惠来县英歌舞青黄不接的问题,队员们也表示无奈,同时也希望政府以及人民能够支持英歌舞发展。

 

(南方+于2022年8月9日报道,链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09/c6769877.html?colID=0&firstColID=84&appversion=9100&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2

摄影:苏锡佳
作者/通讯员:陈婷婷 苏锡佳 陈凯恩 高雅 | 来源:人文与传播学院 | 编辑:黄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