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 连任履职继续关注养老事业 推动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23-02-25 16:00:16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负责任地反映人民的呼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长期关注老龄化问题,多次提出相关提案,为国家有关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

今年,鲁晓明连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南都专访时他表示,今年还将继续关注老龄化问题,希望推动全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建设。

南都:连任全国政协委员,你有何感受?

鲁晓明:总的感受就是倍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在接下来的履职工作中,我一定会牢记人民的嘱托,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尽心尽力履好职。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负责任地反映人民的呼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建议,因此要保持赤子之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加强调研,也要注意建言的方式方法,争取建言建在关键处。我会持续利用我专业的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在老龄化、教育等民生问题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南都:你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有何缘由?

鲁晓明:作为当代知识分子,本身就要有胸怀天下、体察民情、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且对问题的研究要有前瞻性。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整体趋势,也是21世纪人口结构方面的最大国情,老龄化过程中确实产生了许多问题,10多年前我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我国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迅速发展,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到2022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仅用了21年时间,而未来老龄化速度还将加速。老龄化对于我国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老龄化问题,但要做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我个人履职而言,则是需要针对老龄化问题从一个个角度出发,一步步提出建议,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推进一步步完善相关制度,增进老年人福祉。

我国大规模法律制度建设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多数法律制度都是制定于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人口年轻化的时期,当时的大规模法律制度建设也基于现实的国情。如今人口老龄化之后,我国的国情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相关法律制度,改变治理措施。比如,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情况下,是否盘活老年人力资源就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相应的法律制度、社会治理措施也要有所变化。

南都:近些年来,据你观察,广东乃至我国的养老事业有哪些变化?

鲁晓明:整体来讲,我国高度重视老年人福祉,出台了许多重要文件,规范和指导老龄事业的发展。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指导老龄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之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不断出台,令人目不暇接。随着文件的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迅速,养老机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行业乱象频发的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变。整体而言,养老服务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些年来,广东也出台了很多地方性文件。比如,广州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城市,在2021年发布了《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健全本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照护需求。

南都:今年全国两会上,你将关注哪些方面的议题,又准备了哪些提案?

鲁晓明: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如今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逐渐增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总结、整合各地试点的经验,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机已相对成熟。

具体而言,当前在很多地方,长期护理保险并非独立的险种,而是依附于医疗保险且高度依赖医疗保险基金,本质上还是医保的一部分。然而,两者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不小差异,医疗保险主要是保障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就是医疗;而长期护理保险面对的是失能人群,是通过护理维持其身体机能状态,并不具备显著的治疗康复功能。同时,医疗保险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压力,医保基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输血本身面临能否持续的问题。因此,需要拓宽财源,进一步完善个人、单位、国家财政共同承担的筹资机制,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工作主要依靠两个指导意见,分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然而指导意见仅是引导性文件,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或者在社会保险法中专门设置一章,针对性规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我计划提出关于尽快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总结各地经验,统一长期护理保险措施,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稳定、长期发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可行的,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我还将准备就医养结合加强社区养老方面提出提案。如今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占比较大,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建议把社区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所改造成医养结合体,使其具备医疗与养老的双重功能,通过共享民政数据掌握有居家养老需要的老年人名单,做实家庭医生,利用智能设备助力社区养老,为有养老需要的社区老人提供助老上门服务。

(南方都市报于2023年02月25日报道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3-02/25/content_2962.htm)

摄影:
作者/通讯员:法学院 | 来源:法学院 | 编辑: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