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贾毅:粤港澳大湾区全链条协同下的影视产业一体化发展

2023-05-08 09:05:48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1%的GDP,但在影视领域则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纵观世界湾区发展,区域协同分工、产业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是其共同特征。如何合理优化和区域合作实现湾区影视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需要洞察历史、审视现实、顶层设计的战略议题。

一、时代机遇下粤港影视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必然

粤港澳三地中,香港和广东的影视产业远远领先于澳门,而且曾经的东方好莱坞香港和领跑中国票房20年的广东,都有振兴影视产业的强烈诉求。香港电影产业自1909年俄裔美国人布拉斯基投资拍摄电影《偷烧鸭》起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巅峰期,一度成为仅低于美国和印度的全球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出口量更仅次于美国,最高年产纪录达400部,但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滑落后未能再返巅峰,近20年没有一年达到100部。广东电影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影视人继续创新探索,出品过《南海潮》《大浪淘沙》《雅马哈鱼档》《孙中山》等优秀影片以及《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外来妹》等多部具有开拓性的高收视率电视剧。但新世纪以来,广东电影、电视量质均与其GDP地位不匹配。根据猫眼数据统计,过去两年粤产电影主控作品中票房过亿影片仅有2020年的《拆弹专家2》和2021年的《中国医生》《熊出没·狂野大陆》三部。近些年,粤港两地政府都希望振兴影视产业,香港特区政府增设“电影服务统筹科”针对性解决电影业困难,配资“电影发展基金”直接影响产业;广东省政府通过振兴计划、扶植政策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粤港两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抓机遇、促发展。

“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战略思想,全文共出现12次。粤港山水相连、文化相同、语言相通,具有天然的一体化发展优势,近百年前就在影视领域开始了合作探索。电影方面,1924年,早期著名影人黎民伟在香港申请成立电影片厂没有被当局批准,于是在广州成立了民新影片公司,将拍摄好的影片送回香港进行后期的洗印。既实现了制片,又促成了广州电影产业的发展。电视方面,1979年1月,香港无线电视台与广东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春节贺岁节目《羊城贺岁万家欢》。2007年3月30日,南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天虹亚洲有限公司共同开办的“点心卫视”又称“粤港频道”在香港上星播出,这是内地与香港合办的第一个电视频道。但是,当下粤港两地的合作成果并不突出。对猫眼数据2011—2021年票房排名前20共220部电影的出品公司(不含联合出品公司)进行统计,发现有大湾区公司参与出品的共45部,其中粤港公司同时参与出品的影片仅有9部。而北京与香港的合作密度则远远强于广东。这说明粤港两地的“区位一体”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一体”,没有形成协同合力。

历史告诉我们,粤港两地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而且往往是具有创新性的合作;现状告诉我们,必须创新产业共赢思路,才能推进两地实质性的产业一体化。近几年,大湾区影视领域也有不少合作之举,例如《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建设佛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试验区”;广东广播电视台发起“粤港澳大湾区广电联盟”,联合粤港澳三地21家广播电视机构组建,包括10家港澳广电媒体和11家广东广电媒体;广东广播电视台与香港有线电视台签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协议》。这说明,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出具体措施。但作为一个区域性产业,首先必须思考的是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措施得当、实施有力。

二、要素对接下的粤港影视全产业链创新协同

影视产业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广东和香港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要素差异,在全面审视影视业特征和粤港两地的生产要素后,提出“粤港全产业链创新协同”,即在充分认知大湾区内地9市和香港影视业要素禀赋的基础上,在影视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找寻合作空间,即从影视产业前期的投融资、剧本创作,到中间的拍摄、制作;再到后期的宣传、发行,两地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关系,进而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带动澳门和广东其他城市的发展。

(一)前期合作,占据高地

第一,打造影视投融资高地,抢占产业最优势地位。影视产业具有投融资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而且投入额度越来越大,一部院线电影上亿投资已经是常态。电影融资最常见的是银行融资、上市融资、私募融资三种,还会涉及保险业。广东引跑全国的经济体量,为大湾区影视产业奠定了资本先机。1989年之后,广东GDP总量就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更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过12万亿元的省份。广东和香港共有的金融环境,为大湾区影视产业提供了融资优势。香港是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广州、深圳金融业也相对发达。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前20名中,中国5个城市入榜,分别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大湾区占据3席。“界面新闻2021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榜单”显示,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前10位中,有7家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中红杉中国、深创投、IDG资本位居前三。大湾区拥有深圳、香港两大股票交易所,拥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知名银行,拥有中国平安、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等大型保险公司。金融集聚可在区域内产生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资本力量的集聚为撬动影视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但目前,大湾区还缺少把“经济实力”和“金融优势”转化为“影视资本”的创新机制。广州、深圳、佛山或在市级层面或在区级层面的产业扶持政策力度都很大,但这与青岛、厦门等其他城市所采用的推动措施质性差异却不大,具有大湾区特点的“影视虹吸力”并不明显。因此,必须利用好大湾区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卓越的金融环境,创新性建立具有湾区特色影视投融资体系,比如深圳曾在全国率先探索过的完片担保制度。大湾区打造“影视投融资高地”是其他区域难以复制的竞争力,更会在产业链最前端占据主动。

第二,构建湾区故事库,从剧本开启协同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年来,中国故事电影、电视剧也表现出很高的市场认可度。目前票房超过50亿元的四部电影《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2021年豆瓣评分排名前三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均源自于中国故事或被广泛认可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说明市场对具有集体记忆或情感共鸣的剧本高度认可。由于香港地域有限,人口也只有741万,所以故事素材有限。这也是香港影片类型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有限的重要原因。“警察”“黑帮”“毒品”“打斗”似乎一直是香港影片的主流符号。相比之下广东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中心,还交错着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广州、深圳、佛山、东莞都是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再加上这里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有非常多的城乡故事、商业故事、情感故事……例如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的《点点星光》,就是源自广州市花都区七星小学跳绳队世界夺冠的曲折故事。由于粤港两地同根同源,广东故事对于两地编剧都具有文化温度和思想认知。“香港制作+广东故事”也出品过不少优秀影片,比如《黄飞鸿》《叶问》。尤其是近几年香港影人参与的合拍片题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厚重。徐克在2014年拍了《智取威虎山》,林超贤先后拍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刘伟强执导了《建党伟业》《中国机长》和《中国医生》,《无穷之路》则是香港电视人跨越14个深度贫困区制作的12集扶贫纪录片,豆瓣评分9.5分,向香港市民展示了中央政府长久以来、艰苦卓绝的扶贫工作,以及最终取得的辉煌成果。香港知名影人田启文说:“以前香港制作人基本没有办法接触一些军队题材。但现在你看《长津湖》,徐克、林超贤、陈凯歌三大导演一起拍,当中有两个是香港导演。”因此,如果能够协同建立故事素材库,广泛收集大湾区的故事素材,这样链接广东的影视素材资源和香港的编创制作优势,即从产业链前端开启了两地互助模式,同时开启了对内地市场的预约模式。

(二)制片合作,相互补充

第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目前全国十大影视公司中,香港有英皇和寰亚两家,另外七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虽然当下香港影视产量无法与巅峰期相比,但在大湾区仍最具实力,再加上合拍片不断增多,因此以港人为主导的影片尤其是大片仍然有相当的数量。在哪里拍摄,是个选择题。香港拍摄资源非常有限,仅有邵氏影城一家。吸引香港团队来广东拍摄,则能实现“人、事、物”共赢。“人”,是指能够让港人在家门口拍片;“事”,是指能让选址和拍片这件事相对便捷,降低拍摄成本;“物”,是指能够提高广东影视基地的使用率,同时相应性提升拍摄地运营的专业化。湾区内地9市则拥有比较丰富的拍摄资源。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拍摄基地数量较多。山地、森林、海洋、江河、湖泊、熔岩……现代大都市、骑楼老街道、明清园林……拥有四个占地100亩以上的中大型影视城,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佛山国艺影视城、中山影视城、东莞香市影视城;拥有一批专门的影视制作基地,如银都电影数字摄制基地、罗浮山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深圳新桥影视产业基地等。而且珠三角交通便捷,能够实现两小时内转场。但是,目前一方面是很多自然取景地是未开垦和未宣传的处女地,另一方面是影视基地因为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价格竞争力跟横店这样的成熟区域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拍片量有限,而这又是拍摄地开发力度不足和服务、价格劣势的重要原因。

第二,前沿技术,广东支撑。“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技术日新月异,影视产品的概念、制作、传播、经营等都有了新的发展。大数据挖掘用户群体,精准性编剧和广告投放;数字化虚拟人物、虚拟服饰;人工智能完成人物角色分配,等等。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男主角雷佳音的选定,便是由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分析剧本和对潜在主演进行多维度数据对比而确定的。广东在网络传播、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兴数字领域走在时代前沿,拥有腾讯、网易、酷狗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拥有咏声、华强方特、环球数码等一批中国顶级的动画制作公司;有7家中国VR企业50强企业;全国目前4K高清频道7个,广东占据三席;5G基站、光纤用户数居全国前列。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9万亿元。因此,广东在产业新兴领域具有优势,能够成为湾区影视产业紧跟时代前沿的有力支撑。

(三)市场共享、合力开发

第一,广东有全国第一大影视市场,潜力巨大。广东拥有全国最大影视市场和粤语产品市场,连续20年保持全国票房、银幕数双第一。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广东全省综合票房超1.84亿元,大约占到全国票房的13%。香港影视在广东本身就有文化优势和历史基础。20世纪80年代很多广东人就开始竖一条鱼骨天线收看香港频道。80年代中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收看广东电视和香港电视的比例是2:8。❶90年代起,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陆续批准了9个境外电视频道在广东落地,包括本港、翡翠、明珠、国际、凤凰、华娱、澳亚、星空、MTV,境外频道市场占有率在2003年之前都领先于本土电视。1999年时,在竞争最激烈的广州,境外频道占据市场的72.5%,其中香港的本港台和翡翠台又占了境外电视总体份额的80%-98%。❷可见,香港引领的粤语电视在广东受欢迎程度之高。2022年中秋档,港式粤语喜剧片《还是觉得你最好》,成为广州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直到国庆仍然是广州市场的翘楚,票房已经近亿。2021年,广东省总票房59.68亿元,人口1.27亿,人均观影花费46.99元;北美电影票房约合人民币286.9亿元,美国和加拿大总人口3.7亿,人均花费约合人民币77.5元。可见,广东的影视市场还有巨大挖掘潜力,大湾区具有优质的影视消费市场。  

第二,广东有全国引领的大文旅市场,消费活跃。截至2021年底,湾区内地9市过去10年人口总增量达2169万人,增长规模位居国内各大城市群之首,目前常住人口8669.23万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广东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广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1万元;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31元,均远远高于全国的18463元。除江门、肇庆,湾区其余城市均步入享受型消费阶段。2021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万亿元,继续领先江苏、浙江,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文化娱乐消费也是全国领先,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全国第一,广东连年来排黄金周出境游人数第一位。因此,大湾区不仅是电影、电视节目直接消费的主力,还是大文旅的优质市场以及关联消费的大市场。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现场还设有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的7个直播间,开播150分钟时观看人次超过4700万,购物节的总参与人数已超过1.9亿,总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其中港澳消费者人数超120万。❸   

 三、大湾区城市影视产业定位差异化下的交叉协同

近几年大湾区影视产业呈现出群体发力、互有交叉、协同不足的现状。为了推动产业发展,香港、广州、深圳、佛山政府积极推出“产业扶持政策”。比如佛山有《佛山影视十条》、深圳有《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办法》,两城市中各区又出台了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如“宝安影视十条”“龙岗影视产业30条”。“群体化政策”的出台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产业信号,营造了产业氛围。但政策导向比较雷同,扶持对象相互交叉。不仅珠三角内部形成一定的同质化竞争,缺少协同,更重要的是,缺少针对香港的协同激励。香港特区政府也在不断推行产业扶持政策,比如2020年疫情发生后,政府通过“电影发展基金”预留约2.6亿元港币,推出五项主要措施,分别为薪火相传计划、放宽电影制作融资计划、剧本孵化计划、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和香港电影导演会举办短期进阶培训课程、落实优化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但政策同样缺少对广东的吸引互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迫切需要统一布局影视产业,并能够有效激励粤港之间的互动频率。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工明确,香港是金融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东莞和佛山是制造中心,澳门是休闲旅游中心。审视影视产业,也不难发现大湾区每个城市的发展程度、资源特点亦不尽相同。深圳、广州、佛山产业投入大、规模大,东莞、惠州、江门、中山、珠海均有拍摄基地,但产业基础薄弱、规模有限。因此,顶层设计、清晰定位,才能梳理出更加清晰的协同路线。香港是湾区影视产业龙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定位于“电影电视博览枢纽”;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大学云集,可探索建设影视人才、创意中心;深圳高科技、创新创业、经济金融活跃,可探索影视科技、金融中心;佛山是南方影视中心,拥有两个大型影视城,可探索拍摄、制作中心;澳门和珠三角其他6座城市,现阶段可定位于影视拍摄取景地。为了实现清晰定位下的高效协同这一目标,需要构建起以政府主管部门为规划和引导主体,以行业协会为沟通和反馈主体的梯度架构。政府制定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区域影视产业规划”和相互间具有竞合关系的“产业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能够组织行业对政策精准理解,并积极反馈信息。最终落脚点是企业间的欲望性合作和一体化发展。

结语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是三大行政区域11城,“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三种货币”,因此城市间的有效对接和沟通相对会更为复杂,这也是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所没有的特征。但这也恰恰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意义尤为重大。大湾区影视产业必须全面协同,尤其是粤港全面协同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成本降低”“提质增效”,进而促成“要素聚集”“产业升级”“影视集群”,最终推动“经济湾区”与“人文湾区”共建。                

注释:

❶ 樊克宁.广东电视五十年风云录[EB/0L].http://ent.sina.com.cn/x/2009-11-02/14392753621.sht新浪娱乐.2009-11-02。

❷ 张中南,袁平,李晓琳.对境外电视开放后广东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特点[J].南方论坛,2005(2)。

❸ 蒋肖斌.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唱响经典 湾区升明月 青春共此时 《中国青年报》[N].2021年09月22日01版。

 

(中国艺术报于2023年4月30日报道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1618055_98385_zgysb.html?v=1)

作者/通讯员:湾区影视产业学院 | 来源:湾区影视产业学院 | 编辑: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