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广财40,何以不惑?

2023-10-30 14:55:29

广东财经大学40岁了,正式迈向不惑之年。

迈过这个重要节点,广财的校园焕然一新,新建筑、新地标拔地而起,也树起一个全新目标: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当时间走过了40年,对一所大学来说,是厚重历史,更是办学实力。

40年来,广财在市场经济蓬勃起步中应运而生,从三次更名、三易其址,到构建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走过了一条“因改革开放而生,伴广东发展而长”的路子。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到了不惑之年的广财,该怎么提升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找到新增长点?

三更校名,应势而为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广东高等教育生机勃勃,诞生了一批知名高校。初步落址广州白云三元里,后迁至海珠仑头的广东财经学院便是其中之一。

1985年,成立仅两年的广东财经学院就首次更名,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商业部共建广东商学院,定址赤沙,也就是现今校址。

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广东探索筹建首所财经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办起,短时间内更名易址也不多见。

一所大学的改革发展,总是离不开所处的时代。

彼时,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蓬勃起步,广东作为先行地,商贸更是频繁,急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的财经类人才。广东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自然应运而生,更名易址也是探索阶段的反应。

时代滚滚向前,谁能顺时而动、应势而为,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

前20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改革、市场兴起,到产业结构日渐完善、技术含量升级,广财随之从教学应用型大学转向教学研究型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拓展办学深度;

后20年,广财加速驶入重内涵、强特色的发展快车道,重点培养研究型人才,开展经管法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建成财经特色突出、服务区域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加快,广财把握机遇,纵深推进改革——

2013年更名广东财经大学,佛山三水校区、广州校区北区建设水到渠成,入选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至此,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层次和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跻身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之列。

“学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休戚与共。”在建校40周年大会上,广财校长于海峰说,学校因改革开放而生,伴广东发展而长,如今为湾区建设而兴,走过了肇基探索、拓展奋进、聚力跃升、争创一流的发展轨迹。

湾区底气,财经底色

建校40周年之际,第二届财经高校党委书记论坛由广财承办,全国财经类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广东,一起探索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兄弟院校一起研讨经验做法,对我们谋划和推进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财党委书记郑贤操说。

论坛内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就是广财要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有何考量?底气何在?

大家熟知的“五财一贸”中,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看历史积淀,上海财经大学办学历史长达上百年,最年轻的南京财经大学也有67年;

各大排行榜中,全国有40余所财经类大学,广财基本稳定在全国15名左右,属于“中等偏上”。

作为广东的财经大学,广财目标明晰——要全面融入国家和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当前,广东正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

在广财看来,有基础有优势:建校至今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人才,95%生源来自广东、98%毕业生留在湾区;加快建设湾区财经课程教研中心,打造“1+1+N”湾区特色课程教材体系,让学生透彻了解大湾区的全方位发展情况。

大学纷纷争一流,怎样才能办出独有优势?

“广财的发展定位紧跟国家战略谋划、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而‘财经’是不变的底色。”于海峰说,广财具有特殊地缘优势,要精准对接湾区需求,全方位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面向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广财牵头建设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由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共同参与。

在盘活社会资源方面,广财也动作不断:与省工商联共建粤商学院、与省委网信办共建网络传播学院、与省政数局共建粤政安数产业创新基地、与省财政厅共建数字财政专家工作室、与省人社厅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开发研究院等,打造优势互补的合作新格局。

对竞逐一流的广财来说,湾区是底气,财经是底色。

新的起点,新的增量

有人好奇,如今财经行业不像以往“吃香”,理工科更热门、综合性大学更强势,财经类大学怎么克服自身的学科短板、发展瓶颈?

的确,纵观各大高校排行榜,财经类大学鲜少入列前排。最新的ESI、软科排名中,全国前十基本都是综合性大学。

从“五财一贸”的ESI排名来看,最靠前的西南财经大学仅列于第216位,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居于第269—357位。

全国不少大学通过增加学科门类、合并等方式,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新型大学也强势崛起,全新办学体制机制更是频频弯道超车。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并要求大学既要讲综合发展,也要讲专业特色。

早在2017年,教育部正式推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突出交叉融合再出新,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教改、新质量、新体系。

广财也有思考实践——

重新布局重点学科领域,明确以新财经为主线,推进新文科建设,并对接大湾区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学、国家安全学等交叉学科;加快推动商法融合,正通过新试点专业立项,加快法商概论课程建设,打造商法融合特色课程群。

为什么是法学?

财经政法不分家。财经、政法院校在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交叉,历史上也有两者合并的例子,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是由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

对于广财来说,法学其实也是优势学科,且由来已久。在学校发展史上,还有曾有过一段推进改办广东法商大学的历程。

广财1993年就有了法律系,2003年获得的首批硕士学位招生资格就有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目前,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商法融合,用意明显,特色也更凸显。

广财基本建成对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应用经济学为引领,法学、工商管理为重点,关注学生在财经、法律领域的跨界复合能力。

有清晰的办学施工图,也有修葺一新的校园地图。

“回想初来时的广东商学院,校门之外是空旷原野,狭窄蜿蜒的小路通向遥远的赤岗。”广财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十分感慨,如今校园立于湾区核心区域,面积扩大了7倍。

图书馆、教学楼、产教融合大楼、“一站式”研究生公寓、田径场……超2万名校友回到母校,纷纷感叹变化之大。

这其中,还有不少是近日刚刚落成的“打卡点”——

达900平方米、藏有400余件历史实物的校史馆,高约6米的“树人雕塑”,绿植环绕的榴园广场,南北校园衔接处的钟楼……

办大学看时与势,更要往前看百年。

不惑之年,向前向新。

 

(南方+于2023年10月30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30/c8246776.html?colID=0&firstColID=3829&appversion=10500&enterColumnId=&from=weChatMessage)

摄影:
作者/通讯员:宣传部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