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朗月悬空,于山间,于大漠,于碧海,于高楼,东升西落,阴晴圆缺,千万年未曾有过改变,见月之所想,皆是人心所映。这也难怪,人类飞逝起伏的岁月如恒河流沙,之于那轮碧玉圆盘未免太渺小了,遥望月轮时,那些小小的祈愿如同黑夜的微星,不由得生出万千感慨。
因此,或悲或喜,没人会不喜欢月亮,我也是如此。月相盈亏,万千变幻,引人无限遐想。
虽说月是故乡明,但那份清辉确实是我唯一能从家乡带到他乡的挂念了。在到达大学的第一天晚上,我抬起头寻找他乡天空上的月,奈何望穿了阴云也不见蟾宫。经历一日的奔波,疲惫的人也只能倒头睡去。那时我在朦胧中琢磨着,这会儿似乎是月初,正是新月弯弯的时候。新月是盈缺一周的最初起点,我想也是自己新生活的起点吧。在此之前的漫长夏日里,对新的学校、新的师长、新的同学的期待,让我胸中像是鼓满了风的船帆,跃跃欲试,等待着远离港湾的初航。我盼望着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小城,盼望着脱离原生家庭,去往远方的城市,塑造新的自己。
待到真正踏上他乡的土地时,我却并不如此前的兴奋,并没有过分地欢欣雀跃,也没有悲伤流泪,只是在陌生的床上静静地度过了无月的夜晚。这之后的十来天里也没有让人慢慢安顿下来的时间,新生入学的琐碎事务、大小会议、辛苦疲惫的军训,让我有些忙于应付。我发现自己是同学中极安静的一个,习惯了迟缓节奏的自己也难以跟上他人的速度,而选择的专业似乎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副模样。没有曾经亲密的师长和默契的伙伴,不适与落单让我倍感寂寞,连续好些日子的阴天里,我也时不时会想,一片黑幕里,月亮会不会也感到孤单呢?然后又提醒自己,孤单与否不过是人类强加的情绪呀。
终于在中秋夜的前夕,那轮让人翘首期待许久的明月高高地从浮云中露了出来,明澈圆觉。我忽然想起家乡老人的话,在中秋夜,若是透过白手绢望月,能够瞧见白白的兔子和高高的木樨树,嫦娥娘娘会保佑异乡的游子平安。童年时听老人将传说娓娓道来的记忆竟变得生动活泼,令人心碎,压抑如同山洪暗涌般浑沌的情感在满夜清辉中如同涓涓细流,蜿蜒流淌,缓缓地消逝在同学热闹的歌声中。月亮一直都在,无论晴雨霜雪,照着她的历法圆缺。只是她太沉默,不如喧闹的云彩,但正是这份沉默,包容了孤单的人不欲言说的心情。
残夏的暑气在秋风中消散,天气晴 好,秋空清高。新生们在短暂的休息后正式上课,尽管夜幕的月亮在中秋之后已由盈满渐凸,那又是一个忙碌的开始,稍稍疲惫,有些匆忙,但我的心却很充实和平静。因为我清楚地明白自己正迷茫无助,也清楚地明白月亮不会因为被云彩遮挡就停滞了变幻。当下只能立下决心在这彷徨的路上尽全力学习,等待“守得云开见月明”,为自己真正期待的未来汲取发芽的营养。
在某个深夜,我结束了一节课程,与来来往往的行人走在灯光明亮的奈何桥上,那时我望见了湖里的月亮,她被荷花簇拥着,在鱼儿漾起的水波中烨烨生辉。湖中的月,山间的月,空中的月,与桥上的我和相随的月,就在漫漫的时光里就像赴一个不宣于口的约,沉默地走向我们的变幻圆缺。
只愿朗月伴行,明澈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