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翻开自己的博客,所看到的文章近乎都是过去两年的痕迹,是初到大学,文笔稚嫩的自己,让现在已是大三的我感到羞涩又怀念,博客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所记述的是上了大学后第一次返家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第一次经历远离家乡的生活,使我无比思念那座埋藏我无数回忆的小城。寒假里的小城,从喧闹的菜市场到静谧的古城墙都仿佛上了一层光晕,小城很小,或许从城市的最南端到最北端,从最西端到最东端骑着单车大概只需一天时间,但若是你花一点时间好好看一下她,就会发现她是值得你花一辈子时间好好品读的。早晨,当我漫步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时,看到了许多在佛山吃不到的美食小吃,热滚滚的粿条汤,牛肉丸泡在上面,空气中弥漫着让我沉醉的香味,一口咬下去便是家乡的味道。不仅如此,火辣辣的菜市场上阿姨大叔们说着熟悉的方言,叫卖着,而母亲则东拣拣、西看看,寻找着我喜欢的菜。而夜晚的小城,则散发着与白日里完全不同的风采。我与姐姐一同于小城的古建筑中游荡,数不清的小贩穿梭在人群中,吆喝着特产,夜晚的古城墙被无数的灯光打亮,南桥到北桥的道路上无数的牌坊屹立其中,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状元坊,状元者,明嘉靖年间的林大钦是也,在灯光照耀下,‘状元坊’三个字依稀还能感受出潮州才子林大钦状元游街时的光彩。当天恰好是情人节,南桥路上的店铺纷纷拿出各自吸引顾客的妙招,一间店铺几个妙龄女子跳起了劲舞,还有的店铺则分发着玫瑰与卡片。我们坐在路沿上的长凳上,说笑着情人节却没情人的过法,便约上三五知己坐在古城边上,一边笑看城墙上斑驳古老的痕迹,一边感受古老牌坊的历史往事。对于吃货来说生活在小城里季节变化好像特别明显,夏天的炒冰花,冬天过节的红桃粿都诉说着季节年岁的变迁。寒假里的小城因带了年味而显得特别热闹,花市的桃花、水仙香气扑鼻,母亲则会在这时买上许多面粉,自己做红桃粿,热乎乎的面粉因撒上‘红粉’而变得桃红色,乖顺地任你揉搓,最后固定成红桃形,远在外地的亲戚们在这时相聚。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人,寒假的小城给予我难以忘怀的回忆,而家乡的不可忘却只有离开过她的人才能真正地体味到。”
当年今日,当年今日!如今回去家乡虽然仍旧能吃到特有的美食,听到熟悉的乡音,就连路边的粿条汤料、街边春卷铺里的香味也没有变,杜鹃花、牡丹花依旧在原地守候着、等待着时间的轮回,好让她们在一生中绽放一次。但是,多少的“仍旧”随着我们归来时年数的增长而慢慢失去了她的独特性,就好像“仍旧”无法使我们再次停留一般。就像我与姐姐也两年未能再次惬意地同游在静谧的小城,看看清晨的北堤,逛逛热闹的太平小巷子,每次只能匆匆忙忙地相聚在异地,短暂地相聚而后分离。有人说这是因为广州的脚步太过迷离,家乡的节奏太过沉静,我们无法抗拒。但是,在我看来,广州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我们却是这座普通城市中的人,我们都说城市的脚步太快,其实可能只是因为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拼命地朝前跑着,落后的想再前进一步,排前的想当第一,中间的人群无可奈何地被当夹心派也跟着跑,于是整座城市都被人群挪动着,像一个硕大的壳镶嵌着吸附着越来越多的宝石,于是它成了现在的广州,如果我们稍稍停留一下呢?想想停留在原地的滋味,试试回头看看过去的感觉,在异地繁忙的脚步声中找到熟悉的声音,可以是一片落叶落地的声音,一只小鸟越过头顶的声音,甚至是熟悉的乡音,伴随着独特的叫卖声“草粿、草粿”向你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