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强作客善水大讲坛谈人类学田野研究

2016-11-11 14:38:05

11月8日下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张应强教授在佛山三水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题为“从‘习以为常’中发现意义——漫谈人类学的田野与研究”的讲座。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麦思杰主持讲座。

张应强首先阐明了人类学丰富的内涵。他认为,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标志性的研究方法,一名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田野”。

针对学界对田野研究工作是否必要的争论,张应强介绍了他的田野研究工作方法,并以此论证田野研究工作的必要性。一是参与观察,只有融入观察对象,研究者才能体验当地社会特殊的生活和文化;二是访谈,在开放性的访谈中,研究者能更深刻地了解研究对象,得到更丰富的资料甚至是意外收获;三是文献的搜集与解读,在历史洪流的大运动中往往会忽略小地方,做好文献的搜集与解读能更好地填补地方历史空白,完善当地社会的背景面貌。

对于田野研究工作中常常面临的三个问题,即何处是田野,工具主义与人文情怀的关系如何处理,田野点与区域性、小地方与大问题的关系如何判定,张应强指出,异地田野研究中出现的陌生感和差异性,同样也会出现在研究者重返家乡时的环境中,因此,田野研究的所在是具体的地点,它有时间也有空间。谈及访谈中的情感交流,他特别强调要注意工具主义和人文关怀,尊重理解和贴近研究对象的生活、参与体验研究对象的生活、融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环境,在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中了解背后的文化意义。当提到田野点与区域性、小地方与大问题的矛盾时,张应强举例讲解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木材贸易和白银流通,从中揭示了白银流通背后的社会意义。

张应强反复强调在田野研究工作中需要注意与研究对象的情感交流,亲身参与观察、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才能揭开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日常起居背后深刻独特的文化意义。

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张应强就田野研究问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解答同学们的提问。最后,麦思杰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认为是一次具有哲学关怀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演讲交流,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学术的另一片天地,把理论变成有用的思维方式。

摄影:
作者/通讯员:李漾芝 张琳 | 来源:三水校区党政办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