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城市不去基层 待业大学生又上升

2007-09-03 14:45:31

编者按 :又到了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据了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去年增加82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继续加大。“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状况并存。因此,如何选择恰当的择业方式,成为了今年大学毕业生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渴求与死守成职场主要矛盾

刘飞是湖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6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处于一种待业的边缘状态。曾经有过求职和见习经历,由于接收单位各方面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想而放弃。目前,他的档案放中南人才交流中心,生活靠亲友接济。他说,父母在农村,找不到工作感到压力很大,回家在乡里乡邻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现在他滞留在长沙,尽量避免与亲友联系。

像刘飞这种由于没有合适的工作而漂在都市里的大学毕业生为数不少。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造成的传统就业渠道萎缩,“白领”就业岗位日益成为“稀缺资源”,毕业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学生数量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大城市。基层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死守”大城市之间形成了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愿意回家乡的学生只有3.2%

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存在着固守大城市、开放地区,而不愿意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倾向。据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到沿海开放城市和直辖市作为自己未来安身立命的首选场所,达到35.9%和32.6%。另外,愿意回家乡的学生也只有3.2%。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三资企业位居榜首,有27.8%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去三资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方面。

毕业于湘潭大学政管专业的何同学说:“原本自己就生于城市,要是毕业回基层,别人会说大学白上了,全家都会一齐失面子。”何同学的父亲一脸心事地说:“要是在城市单位工作,就始终会在这个视野之内,混上个科级处级容易些;要是下到基层去,就脱离这个视野了,干得再好顶多也才混上个乡镇干部。”

客观上说,各地按照国家要求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专家建议,在大城市固然令人羡慕,但这并不是大学毕业生的惟一选择。大学生毕业后第一次就业的不确定状态,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认知、职业规划等培养不足有一定关系。大城市意味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城镇却拥有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大的重用升迁空间,大学生毕业不必盲目跟风留在大城市。

作者/通讯员: |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