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启示

2022-03-17 11:32:43

中国古代先哲的文化典籍,穿越千年,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为后人留下无数智慧的结晶。学习他们的思想,我感受到净化心灵的内在力量。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老子,从他的思想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老子》对我来说是一本神秘莫测的书。尽管其中很多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仍然从中悟出许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读了《老子》之后,自己好像变得聪明了一点、深刻了一点,而且看事情看得远了一点。虽然我理解的这些东西很表面、很浅显,却对我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启发。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的灾祸大多源于不知足,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贪欲。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容易被物质定义,被商品定义。物欲升起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是我拥有了这些东西,会多么快乐和幸福呀!我们为节日文化买单:七夕、520、圣诞节……;被流行文化奴役:各种网红食品和生活用品,以及大小网红、流量艺人,没有其它的含义,就是为了追赶潮流;痴迷于收藏文化:典型的比如炒鞋、手办,名为收藏,实为投机。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却被错误的消费主义所欺骗,为膨胀的欲望买单,哪怕远远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也在所不惜。我们被消费主义裹挟,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去追逐身外之物。财富、地位聚散随缘,人栖身于上,时时颠簸。欲望的本质是痛苦,满足欲望就是平息痛苦。欲望给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是痛苦的暂时停息。

自上大学以来,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物欲变重了。离开了千篇一律的校服,我开始注重外表的修饰,学习化妆、穿搭,妆容要精致,衣服要新款,护肤品要贵,包包、内衣、鞋子要高档。细节决定女神,造型要百变。我不断地花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哪怕衣柜和化妆包已经多得塞不下了,激情下单的手却从没停过。因此,我成为了“月光族”。物欲对我的消极影响很大。学生想省钱只能从伙食费里面抠,于是我变得消瘦,化妆也掩盖不住我的憔悴。我变得浮躁不安,时常悔恨自己拿着爸妈辛苦赚的钱做无意义的事。我不止一次地想要攒钱,但每每攒了一点后又在下个月挥霍出去。我想抑制自己的物欲,在卸载和打开购物APP中徘徊,始终下不去手。欲望扰乱人心,而当自己被掏空口袋、一无所有的时候,有谁会来帮我?

《老子》中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里的不欲,不是指没有欲望,而是指没有贪欲,是安守于自己能力范围内,不去争难以企及、强求的欲望,这样才能内心清静,安详喜乐。老子将人的欲望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他认为这是自然的,完全应该满足;另一种是过分的欲求,追求特殊的享受,他认为这是不自然的,应该去掉。所以他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意思是:圣人以没有欲望作为自己的欲望,不看重难得的财物,让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然的状态。

物质永远填不饱欲望。只有控制欲望,学会知足,才能真正得到满足。想要彻底从消费主义中剥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股洪流之中,完全不借由物质定义自我,几乎是圣人境界,但至少可以从简单做起。我找到了被物质掩埋的自我,不再去过多地追求外表的修饰,只要保持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我戒掉了“剁手”的习惯,不去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物品,不会为了省钱而少食。我区分出哪些东西是必要的、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想要的。在买东西前先问问自己真正需要吗?买来后的使用频率有多少?

我省下了许多钱和刷手机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开始注重提升自己,闲暇时放下手机看看书,饮食规律均衡起来,开始健身,报培训班学习技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的自己才是我心中想要的模样,回归自己的本心,感悟生命里的平常幸福,才是真正的快乐。物质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有了一件后还想要下一件,永无止境。只有从欲望上克制自己,战胜欲望,才能使内心宁静,回归自然。

社会太浮躁,要找回原来的自己并不容易。学习了老子的节欲思想后,我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清楚了。生活在欲望里的人是不自由的,让理性去战胜欲望。我学会坦然面对物欲,节制物欲。我相信:不着急,不浮躁,保持本心,化物欲为动力,该有的终究会有。命运从来不会辜负努力善良的人。

 

(本文乃《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之一,指导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万静)

作者/通讯员:邱语 | 来源:人文与传播学院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