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事情很难,但是不代表做不到”

——专访“挑战杯”国赛一等奖获奖团队

2018-05-21 09:54:18

2017年11月14日至1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上海大学举行。我校学子徐文燕、关玉洁、李婉华的参赛作品《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国家的产业转移研究——基于国际投入产出的样本数据》荣获“挑战杯”决赛(“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一等奖。

徐文燕、关玉洁、李婉华来自我校经济学院,从2017年5月决定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到2017年11月获得国赛一等奖,每一件事情都非易事,但她们都做得游刃有余,她们是如何办到的?记者与徐文燕、关玉洁、李婉华相约图书馆六楼庭院,探寻“挑战杯”国赛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

“比赛过程中我们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在采访中,李婉华谈到,面对五十多个专项赛参考选题,她们不断查阅资料,与指导老师讨论,经过反复否定筛选,最终确定了现在的选题。“有一些事情很难,但是不代表做不到。我们以前也没有想过可以研究自己以前完全看不懂的东西,没有想过可以代表学校拿奖。对于我们来说比赛的过程就是不断坚持,这份坚持让我们最终收获了荣誉。”她们告诉记者。

在收集到四十多个国家自2002年到2014年的31个产业国际投入产出的英文数据后,三位同学不仅面临着处理数据的困难,还有把数据和“一带一路”主题研究结合起来的知识盲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运用Excel将英文数据转换成中文。然后,她们引用投入产出模型的六个公式,并通过在图书馆查找资料,请教数统学院、信息学院的同学,请教老师等方式研究这六个公式的运用方法。最终,她们得出沿线代表性国家间的净产业转移指标、净产业转移的时变差异以及不同产业在国家间进行产业转移承接、来源的衡量指标。

“在比赛前期,我们主要面临时间紧迫的问题。‘一带一路’专项赛的通知公布时已经是5月上旬,我们必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提交成果。同时,大三下学期课非常多,还要准备期末考。”在双重压力下,三位同学选择了学业和科研两手抓的方式。她们每天准时去上课,下课后就到图书馆研讨室讨论比赛问题,经常讨论到图书馆闭馆才回宿舍。回宿舍后,她们还继续研究数据、模型,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

除了战胜来自客观环境的困难外,三位同学还经受了来自心理的挑战。关玉洁说:“在分析数据、研究模型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挫败感,熬夜研究出来的成果第二天马上就被推翻,然后只能带着挫败感继续做该做的事。”她们勇敢接受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认真处理好科研过程中的每件事。不断克服对比赛的顾虑、担忧和挫败感并继续前进,坚持一段时间后,她们感受到了努力带来的良性循环。

愿景一致,打造高效协作的团队

“参加科研比赛,选择合适的队员很重要。我们三个人目标一致,大家都会全力以赴,不用担心有人会中途弃赛。”信任是团队协作的核心,而共同的愿景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徐文燕、关玉洁、李婉华三人在组队前充分了解彼此,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并在漫长的比赛周期中互相扶持,相信队友的力量,从而保证团队的良性发展。李婉华说:“我们团队的氛围超级活泼,关玉洁在我们团队充当段子手的角色,她把我们微信群的名字改成了‘一带一路,赶紧跑路’,平时我们和指导老师的关系也很好。”同时,队长徐文燕在建立团队信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燕总是给予我们正向激励,在协调团队沟通的同时促进我们建立对彼此的信任。相互的信任让我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并愿意按团队最终的决定开展计划。”

在信任的基础上,三位同学建立了明确的分工机制。徐文燕负责开展工作的计划、分配团队任务。由于英语水平高,她还担任了决赛答辩人的角色。李婉华负责数据的收集处理。关玉洁负责撰写分析数据而得出的结论。明确专业化的分工使得工作开展顺畅高效,每个人都发挥各自优势去完成工作的同时又配合得当。充分调动成员的责任心也使团队合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每个人都具备高度责任感去将事情做到最好。我们三个人都怀着对团队、对彼此的责任心完成每一个任务,这样就不会出现推卸责任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关玉洁如是说。

三位同学还强调了指导老师王方方对于团队协作效率起到的重要作用。徐文燕说:“王方方老师对我们真的付出了101%的指导。在比赛的过程中,他给我们许多十分专业的建议,在撰写、修改论文时帮我们把握细节,教予我们灵活的展示答辩技巧,决赛时他在会场认真分析对手的优劣势,一直都在鼓励我们。”关玉洁也表示,“王方方老师让我们这支队伍协作更高效,合作能力更强大。”

厚积薄发,平时积累是关键

李婉华认为,关注时事对于这次“一带一路”专项赛成果的取得有重要的作用。“我平时闲暇的时候都会观看央视的时事新闻,并做素材积累,特别关注的是国际时事问题、台湾地区问题。在这个比赛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一带一路的政策以及沿线国家的动向,并结合作品的主题以及素材展开研究。”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让三位同学紧跟时代,在比赛中得以就“一带一路”沿线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宏观上的政策建议。

除此之外,做好知识管理让三位同学得以把平时获取到的各种信息在比赛中转换成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实现需要持续不断的有效学习和艰苦卓绝的实践。徐文燕说:“平时对时事的深层分析、模型的构建与拟合、excel等数据软件的操作和对构建论文的思路框架的学习,为此这次比赛处理数据、分析以及提出方针政策等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比赛过程中,三位同学在重重压力之下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实现了对时间的灵活及有效运用。关玉洁分享了她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深切感受:“在比赛准备过程中的例行复盘时,我发现自身在时间管理上缺乏系统的方法,所以听了队长的建议,特地去看了几本书,比如《麦肯锡时间分配法》、《小强升职记》。学习在事情轻重缓急的选择上新的方法,开始懂得了合理规划时间。”

比赛期间举办的青年沙龙也让三位同学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厚积薄发的重要性。依托“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决赛,2017年11月17日下午举行了“一带一路”青年沙龙。徐文燕、关玉洁、李婉华与境内外青年代表共话如何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契机,实现创新与创业发展,围绕“青年与创新”、“青年与未来”、“青年与社会”三个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青年沙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学好英语。熟练掌握英语,积累丰富知识,你才更有底气。我们在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时,发现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还不够,未来还是要继续努力。”李婉华说。

摄影:
作者/通讯员:曾湘棱 方玉莹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