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晖我校谈“散文的日常化与精神空间”

2014-04-24 14:36:31

刘文丽 摄

4月23日下午,广东省散文研究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主任陈剑晖在实验楼210作题为“散文的日常化与精神空间”的学术讲座。

陈剑晖首先分享了他对“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散文”的看法。他认为,散文与人的个性、情感关系最密切,能有效开拓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以及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使人拥有一颗自然和散淡的心去面对人生,并且能够提高人的文字表达能力。随后,陈剑晖提出了“散文与生活有一种契约”的观点,并通过梁实秋、林语堂等散文家的事例,指出散文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文体,并且最适宜表达我们的感情。紧接着,陈剑晖以张爱玲的《爱》、龙应台的《目送》,以及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为例,讲述了“散文的精神空间”,即散文的思想性的重要性。他强调散文要写得好,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有思想性。

对于散文创作与欣赏,陈剑晖总结了几点启示:一、散文不能写得太满、太实,应虚实相间、张弛有致;二、精神空间的追求,离不开生活细节的支撑,以及感官的触摸;三、好的散文还应有生命的投入,即写作者把整个生命摆进生活中;四、好散文还应有属于自己的语调和语境;五、散文应面对现实,面对苦难。

摄影:
作者/通讯员:刘文丽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