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将大学比喻成象牙塔,大学远离社会,自然是读书的地方,而读书似乎和现实关系不大;然而,今天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读书可以不必拘泥在大学校园里完成。其实,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不过,今天的一些大学校园并不安静,对应用型大学的误解,也使得一些大学变成了一个培训机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以经济商法等学科为主干的学校,实用的、急功近利的读书观念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思想,仔细打量读书的微妙之处,辨清“读书”和“读书之用”的差异。我认为,大学更是人生规划的起点,而专业学习仅仅是开始的那几步,是“读书之用”,因此,我们这里谈到的是不同于你专业学习的“读书”,因为专业学习有你的专业老师传授,做一个每门功课俱优的学生,你的专业读书自然可以很好的完成,我们这里要谈到的是你人生规划的读书。由于我们当下的教育体制,中学时期面临高考的压力,除了应付考试,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好好读书,而到了大学,自我学习的时间比较多,这是一个读书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将会后悔莫及。自然的生理成人并不能使你足够快乐,社会的和心理的成人会困扰你,当然你也会在不断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除去与人交往和不断地实践外,读书是一条路。这条路的两边风景奇异,有繁花似锦,有不毛之地,有灿烂的星空在上,有无底的深渊在侧,也有白天太阳的朗照,更时有暗夜中徘徊不解的迷茫,星星会对你说话、眨眼,也会对你发出谜语,这一切的景致,都会在你读书之路上慢慢闪现。会读书的人,有这样一些风景的陪伴,真是足够幸福了。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是可以美容的,诗书相伴,容光焕发、气质优雅,那是源于满满的自信。人要活得优雅温和,全在于你读书的积累,再多的金钱也难有浓浓的书卷气。书卷气当然也不是戴上一副眼镜就有的,书卷气也不是呆傻的同名词,眼镜和知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书卷气”体现为一种平和、温润、明朗的人生态度,一个人,认真地做事、热切地生活、笑盈盈地面对云起云落,这样的人生境界是一本本书搭建起来的。“书卷气”需要长期的思考和积淀,“雕梁画栋没有树,一看就是暴发户”,说的是贵族是长期浸润的结果。在文物界形容美玉有无价值,会用到“润”字,那种温和而不尖利的光芒是岁月的打磨,过于耀眼的亮,经不起时间的揣摩。所以,读书需要慢功夫,想搞速成,只会造出“豆腐渣工程”,看着光鲜亮丽,经不起捶打,见风着雨便坍塌为泡沫和垃圾。
然而书也是有“材质”之别的,好的书可以搭建高楼成百年基业,而糟糕的书却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不是印在纸张上的文字就是圣言贤训,现代技术的发展,书的成型速度飞速前进,装订起来的假书太多,当今与其说是知识爆炸,不如说是制造仿真知识的水平在爆炸。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趣味,而这种观点和趣味并非与生俱来,过去我们喜欢说“世界观的形成”,使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特定的倾向性的建构权力,是每一个主流意识形态都不会放弃的;但是人类的文明精华充满了悖谬和疑问,没有哪一种观点会独霸舞台,他们之间的对话为后人留下了自由和想象的空间。对于我们大一的同学来说,进行更为艰深的思考可能还是一个问题,而现在,不妨想象“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生活是我们真正的中心,所谓历史其实就是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所谓创造历史,其实就是我们每一刻的生活。而读书,便是一种生活,是创造快乐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书有四类,第一类是心灵之书,它是先贤给我们的故乡,用来安置子孙后代的灵魂,使你无论漂泊多远,都有一盏灯在人生的漫漫长夜中等着你;第二类是知识之书,他告诉我们常识,使我们知道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忍耐和适应;第三类是技能之书,他给我们技能和方法,让我们得以谋生和存活,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顺利地行走;第四类是修养之书,它是我们提高自己生存质量的美容术,得体而从容的生活,需要懂得与人共处。在我们选择图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上述四类图书的界限并不完全是很清晰的,有一些书既是心灵之书,又是修养之书,有一些书将常识和知识糅合在一起,有一些书既关乎心灵、修养,又有知识和常识,诸如此类,那就需要获得指导和自己的仔细辨析,所以,读书之前选书也需慎重。这四类的书很多,此处仅谈其心灵之书之一例,聊备参考。作为中国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孔孟老庄是绕不过去的,儒家文化已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言谈起居、风格气质、节日礼仪,无处不在,所以这些经典是要读的,不过“读原典”总是读这类书的不二法门,而听二三明星的喧哗却往往会被误读,这就如同去学习武功,向高手学,虽然难,却是真功夫;向骗子学,尽管好看,但是经不起推敲,交起手来,三招两下,三脚猫就出来了。水袖华而不实,是不能总甩的,让大家当作喜剧看看,敲锣打鼓,收一盆散碎银两,就收摊回家吧,那是当不得长久饭碗的。所以,读书不可以华而不实,与其作优作伶,搞怪出丑,不如黄卷青灯,学点真货。对于人类来说,心灵之书不仅限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大爱无疆,是说人类的心灵在美好这一方面是相通的。
在读书的方法中,我认为完成“慢慢读、细细思、想问题、写心得、议体会”五个方面的过程就很好了。“慢慢读”:读书不可以急功近利,就如同给麦苗浇水,需要一点一滴的渗透,那样才读得实实在在,使书义真的起到“润化”的作用,润心而化育,成为你自身的一部分;“细细思”:书并不都是操作手册,而且好书尤其不是,它是一种感染,真的书用心写话,一字一句之间都须细细琢磨,体味作者用心之苦,所以需你细细思;“想问题”:善于提问,需要功力,它是在你慢慢读、细细想基础之上来的,而且还需要你联系自己的阅历求出自己的理解,同中求异,寻找问题,也是将所读之书化解为自己思想的过程;“写心得”:需要你自己把思想写下来,其实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联系以往的所读、所想,谈天说地,其实是求知求真求新意;“议体会”:写心得是自我叩问,议体会是与人交流,读书不可以无友,二三知己,辩非驳异,既是享受,又能在这一过程中消化知识、开掘思想、生发意义,便是人生一大乐趣。以上的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抽象概括为“读、思、想、写、议”,它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读书者积极地参与,所以,读书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活动,是自我与书的对话,在对话中完成打量、询问、质询、理解和共鸣各个环节的一个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养成好的读书习惯,需备足四书:“案头书、床头书、手头书、心头书”。“案头书”乃工作之常备书,对于我们同学来说,那便是你的专业基础书,每一个专业,其实都有自己最重要的专业经典书,那种对理解你的专业至关重要的典籍需要常读,常读常新;“床头书”乃养心之书,奔波劳碌,人在休息时最需要安神调息,所以选择适当的书二、三本,睡前读之,觉睡得香,心情舒畅而安稳;“手头书”是变动的,日常行走,常备一册,最好是薄而精的书,断断续续,在行走中读上一段两段,既是打发时间,又能有所收获,日积月累,闲碎时间变成了宝;“心头书”其实是你写的,有一种书常备心中,那便是观察和体验,其实生活中无处不书,关键在于你是否在读,如果你有心中之书,你便时时在阅读了,风花雪月、市井繁华哪个不是书呢?参悟时时在,心头书以观察作扉页,以生活作内里,以感悟作封底,以热爱作标题,你就是作者,一本读不尽的大书。
对于读书,最重要的是懂得“读书须寂寞”,抱有淘宝掘金之心往往空手而归,那急功近利的焦虑会使你与书擦肩而过,无法共鸣,而在暗淡和冷清之中,书的内蕴才会慢慢显现。读书要慢,在我,与那耀眼的光华和震耳欲聋的喧闹相比,我更愿做一名隐世的才子,享受林下读书的缓慢与寂静,希望同学们也能分享这样的快乐。
我们是一所经济商法学校,与同学们谈这样“诗意”的读书,是希望我们的同学不要只是汲汲于做一个有文化的商人、伶牙俐齿的律师,而是去成为一个做商业的文化人,知道经济的真正含义是经世济人;做一位有爱意满怀的律师,懂得人性的善良和软弱,知道法律的终极是为每一位具体的人的幸福服务的。更希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尊重书,在读书中修养笑意雅言、温润厚朴的风貌,那样,你便可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因为无论如何,成为一个快乐而自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