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科研成果服务创新驱动

中国教育报:广东财大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育才献智

2021-01-12 11:16:37

练兵千日强技能,实战用兵见功夫。在2020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总决赛中,广东财经大学代表队以小组之冠的佳绩斩获特等奖。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设备精良、理念先进,为他们赛前提供了“练兵场”。

为推进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侧,早在1997年,广东财大就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006年,学校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在全国率先获评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组对该中心给予国内率先实施等高度评价,国内外1000余所高校同仁前来参观,引领带动全国高校经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建校38年来,广东财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探索“价值融合、技术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奋力打造大湾区一流高等财经法治教育。近年来,学校更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努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学科专业体系、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一流治理体系,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财经法治人才和智力服务。

党建“定盘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

近日,广东财大校友黄海钦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黄海钦从法学院毕业后,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敢啃涉毒等“硬骨头”,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校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强化思政工作是学校工作生命线,健全精准思政体制机制,完善体系,提升实效。”广东财大党委书记郑贤操强调,学校用党建为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找准位与为,巩固拓展学校聚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把组织优势转变成学生全面发展、以德为先的育人优势,广东财大构建“主题聚焦、品牌牵引、双线并进、四轮驱动”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形成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大好局面,广大党员教师积极发挥铸魂育人的先锋模范作用。近两年,学校打造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一批党建品牌。

广东财大党委聚焦政治引领、师德为先,紧抓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引导更多教职工以德立身、立学、施教。学校在爱岗敬业标兵等各类教职工评优评先中,将“三全育人”工作情况增列为条件性要求,引导教职工全员育人。

广东财大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创作的“花城花开”互动创意作品亮相广州国际灯光节,体现了广州改革开放成果卓著的城市风貌,其衍生品3D打印木棉花灯作为国际交流文创礼品亮相法国。为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学校深入实施思政课程和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提质计划,强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联动育人,一个学院、一个专业、一门课程、一个课堂“四个一”试点加速推进。广东财大涌现出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优秀集体和优秀青年。

紧瞄大湾区需求精准打造经管法高水平专业

如何更好地为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019年,大湾区建设中的区际法律问题研讨会在广东财大召开,与会专家献计献策。作为广东和国家司法部门曾共建高校,广东财大聚焦国家、大湾区法治建设需求,强化服务。早在港澳回归时,学校就深入研究港澳法律,2008年始在有关部门指导和支持下,发挥地缘和学科优势,组织力量开展港澳基本法研究。2017年9月,学校成立大湾区法律研究中心,承担数十项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大湾区法治建设等研究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

广东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至今还没有一所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财经院校;省内综合性大学每年仅培养出百余名财经政法类博士研究生。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速,迫切需要更多熟谙粤港澳三地法律规则、拥有商科背景的高层次法治人才。

“应需而动育英才,是学校的使命、价值。”广东财大校长于海峰表示,建校以来,学校就紧密对接广东乃至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着力打造商科与法科融合、法学与应用经济学融合的学科发展特色,培育特色优势专业、学科集群,在课程体系中植入港澳板块。学校获得9个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入选省级优势重点学科。

广东财大坚持“立足大湾区、服务大湾区”人才培养方向,紧瞄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新需求,运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赋能,通过新增专业、传统专业优化升级、专业认证等方式,大力推动新文科、新商科建设,相继获批8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还通过建设“学科特区”、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等方式,打造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以研为重、强化育人。

为把科研资源转变为育人资源,广东财大对教师、科研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双向考核,将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评优评先重要参考标准。学校教师依托国家级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高水平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师生创新科研团队开放互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学生在各类法律知识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张羽寒等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法律类一等奖。

产教融合锻造高水平经管法专业人才

在广东财大税务专业学习期间,卢伟雄练就了扎实的专业能力。从事税务稽查工作以来,他主办或参与多起重大涉税案件,为国家挽回数亿元经济损失,荣获“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等称号。

自1986年起,广东财大就与广东税务系统共建税收专业,通过全程协同、一站式、订单式等育人改革,培养培训了约10万名广东财税干部。学校财政税务学院所有专业的教学、就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超过三分之一来自政、行、企。近年来,学校引入企业、行业育人资源,共建专业、课程,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政校行企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平台。

“学校将校企深度协同育人作为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一招。”于海峰说,广东财大前身广东商学院曾是原国家商业部门支持院校,学校一直将产业、行业、企业需求作为办学“指南针”,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产业学院等,培养适应、引领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专业人才。

实战炼真金,在北潢物流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真刀真枪的实训,让学生朱小娉知行合一,迅速成长为北潢物流公司总经理。广东财大还与美的集团等上市公司、金融企业等,建立20多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与建设银行等单位共建近10万平方米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包括产教融合大楼等。

协同育人硕果累累,广东财大已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财经政法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9%,毕业生已成长为大湾区财经政法等领域的中坚力量。正由于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广东财大日益受到考生、用人单位热捧。

广东财大与广州市税务部门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双方不但联合培育新生力量,2010年,双方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政校行企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并在2018年将其升级为大湾区广州税务学院,近5年为税务部门培训3万余人次干部。学校还与上百家单位开展课题咨询、人才培训等合作,社会服务经费近3亿元。

财经政法“智”高点助推大湾区创富

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广东乡村振兴?近日,“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板”正式开板,30家农企获授信超16亿元。这起源于广东财大副校长邹新月带队开展金融支持农业企业健康发展研究,提议设立广东“农业专板”,最终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由于贡献突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将邹新月聘为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板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广东财大聚焦大湾区创新发展等重大需求,努力打造大湾区财经政法“智”高点。学校协同打造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18个智库平台,致力构建政策咨询、智库服务等“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近5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内的124项国家级别科研项目、3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8位专家被聘为省级以上党政部门决策咨询专家等,3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来源智库。

“学校以创新作为、智库成果为广东、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智慧,努力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财经政法‘智力引擎’,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郑贤操表示,学校还搭建现代服务业研究大平台,构建多层次的校政行企合作与成果转化体系,为地方转型发展提供更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佛山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广东财大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凸显“平台+智库+孵化”功能定位,连续3年推出蓝皮书,努力为佛山十大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方案。

出谋划策,更奋力作为。广东财大岭南旅游研究院教授、博士团队持续4年开展旅游扶贫,助推广东连山县永梅村从贫困村蝶变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5000多元增至15000多元。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等优势,打出对口扶贫、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扶贫等组合拳,努力绘就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壮美画卷,助力广东揭西县、广西富川等欠发达地区脱贫奔小康。

应需而上培英才,方显担当本色;科研探路当尖兵,创新引领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未来,广东财大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四个面向”,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光团 罗玉燕 蒋晓薇)

(中国教育报2021年1月12日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1/12/content_589360.htm?div=-1)

摄影:
作者/通讯员:陈光团 罗玉燕 蒋晓薇 | 来源:中国教育报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