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经院学子“三下乡”:发现惠来,特色产业与创业带动乡村振兴之路

2022-07-18 10:33:20

为引导和帮助在校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社会劳动与实践”与“大思政课”,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2日-15日,在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院长李德洗老师的带领下,经济学院师生团结合专业优势,在国家统计局揭阳调查队委托课题的基础上,在校团委、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组成“一路向阳队”调研队,前往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来,惠来县政府通过推动“惠来五宝”(鲍鱼、凤梨、荔枝、隆江猪脚、鱼丸)品牌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惠来五宝”建设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家进入惠来创业。在惠来县,共有130多家农村创新创业龙头企业,小微企业1000多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000多个,创业创新人数56800人,2020年带动近20万农民就业,农民增收10多亿元,这些企业不仅是对“五宝”产业的“强心剂”,也是对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剂“催化剂”。

自7月12日起至15日,“一路向阳队”深入惠来县隆江镇邦山村、凤光村与“五宝”相关企业,探究当地“五宝”产业发展情况与创业对当地农村与产业的影响,挖掘当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与机制。截至调研结束,团队累计参观访谈了3家企业、深度访谈了3位村委干部、走访4家当地居民。

在走访企业的环节中,调研队通过深度对话访谈、实地参观走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广东省海源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3家与“惠来五宝”相关的创业企业。从中了解到,当地企业在培养相关行业人才、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就业和农产品销售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广东省海源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拟通过建设综合大楼,计划免费提供直播场地逾200间,助力年轻人实现零资本创业。除此之外,企业在推动“五宝”产品品牌化、树立行业标准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如惠来县隆江猪脚行业协会会长唐茂辉说到:“我们建立隆江猪脚行业协会,是希望规范行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扩大隆江猪脚饭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在新兴企业蓬勃发展促进地区产业转型的同时,不少企业也表示目前面临着“招工难,缺人才”问题。为此,部分企业积极采取措施,结合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助力惠来县培训管理、技术、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人才,为当地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为进一步了解特色产业与创业对当地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调研队走访了隆江镇邦山村与凤光村,与当地的村干部和村民深入交谈。近年来,凤光村及邦山村均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促振兴,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并积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凤光村以沙地红薯作为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今年红薯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年亩产量达4400多公斤,每亩平均增收约2000元。邦山村计划推进增加集体收入的光伏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以更好地建设村庄。

访谈中调研队发现,外出务工者的返乡创业行为为村镇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效应。在邦山村,由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养鸡厂通过自动化与专业化的管理,同时聘请与培训当地村民作为员工,该厂预计今年可盈利300万元,这不仅为惠来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同时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此外,由于潮汕地区特殊的乡土情结与地区文化,外出务工者在外的事业成功,常常能为家乡带来巨大的财富与资本,这将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与创业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吸引创业者入乡创业。

在走访当地农村的过程中,调研队通过上门入户与随机采访的形式,了解居民返乡创业及其从业情况、经济收入增长情况、收入机会均等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调研队仔细听取居民心声,了解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收入情况,并对他们所反映的需求与建议做好详细记录。活动累计上门入户采访3户,街道随机采访2户,涉及人员包括早餐店店主、纺织作坊女工、茶叶店店主等。累计问卷调查3份,回收有效问卷3份,问卷汇总问题100余个。

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一路向阳队”秉着“实践砺心,实践育美”的理念,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实地考察与自身知识相结合,探索特色产业与返乡创业间的双向互动机制,为促进惠来乡村振兴贡献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一份力量。

 

摄影:周维
作者/通讯员:周维 |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编辑:伍一龙